“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90後”蘇丹姑娘薩拉·穆罕默德。受訪者供圖

【人物簡介】

薩拉·穆罕默德,1990年出生於蘇丹,2007年考入喀土穆大學,2014年到中國西北師範大學留學,2016年回國,任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現任教於沙特阿拉伯努拉公主大學。

在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共和國,多年來流傳着一句古訓:“學無止境,學問當孜孜以求,哪怕遠在中國。”自1959年中國和蘇丹建交以來,雙方在文化領域展開頻繁交流,許多蘇丹青年人遠涉重洋留學中國,成為增進兩國友誼的一股重要力量。“90後”蘇丹姑娘薩拉也身處其中,她選擇投身漢語教育,用語言為中蘇友好交往添磚加瓦。

薩拉和漢語的緣分是在懵懵懂懂中開始的。2007年高中畢業後,她被蘇丹最高學府喀土穆大學文學院錄取。文學院除阿拉伯語外,還設有漢語、法語、俄語等方向。與很多剛結束高考的中國同齡人一樣,當時薩拉也面臨選專業方向的困惑。一籌莫展下,薩拉給在迪拜從事簽證工作的小叔打電話。小叔對中國有一定了解,“他知道中國是偉大的國家,文化豐富”。在電話中,小叔果斷地告訴薩拉:“當然要選漢語!”

對成長於蘇丹北部的薩拉而言,將漢語作為今後的攻讀方向,充滿了挑戰。在此之前,她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目力所及的世界只終止於蜿蜒的尼羅河。而現在,她要將目光投向遙遠而陌生的東方。

從未接觸過漢語的薩拉從最基本的語音和聲調學起。負責課程的中國老師為這位蘇丹姑娘起了一箇中國名字——欣然,和她的阿拉伯語名字一樣,寓意着開心和欣賞。但在剛入學的那段時間裏,薩拉並不“開心”。她需要完成漢字課、口語課、綜合課等眾多學習任務,寫漢字尤為令她頭疼。

但慢慢地,藉由漢語,她觸摸到了絢爛的中國文化和深厚的中國歷史,在好奇與驚歎的同時,她也逐漸體會到學習這門異國語言的樂趣所在。薩拉開始積極參加由學校舉辦的漢語演講比賽、辯論賽、漢字比賽等多種漢語活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她的漢語綜合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

2009年,薩拉上大三時,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在孔子學院的院子裏,薩拉常常會看到練習中國武術和書法的學生,那裏濃厚的文化氛圍很快吸引了她。在孔子學院就讀期間,她如飢似渴地閲讀了大量和中國相關的圖書,還經常聽中文歌和看中文電影。與剛開始接觸漢語時相比,那個薩拉眼中的神秘國度變得越發清晰起來,這更激起她親自體驗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念頭。

2010年7月,薩拉前往華南師範大學修讀漢語課程,2011年又參加了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舉行的外國漢語教師培訓和由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組織的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兩段在華短暫的學習經歷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她堅定了自己未來事業的方向。從事漢語培訓的種子在薩拉心中埋下。

2011年大學畢業後,薩拉應聘到蘇丹當地一家中國骨科醫院從事翻譯工作。她此前幾乎從未接觸過醫學專業詞,初至醫院時,醫生們的南方口音也常令她束手無策。於是,薩拉買了本骨科詞典,每天查閲並記錄新詞。漸漸地,她不但能準確地幫助醫患傳達信息,還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知識。在醫院工作的兩年,薩拉十分充實,與中國醫生的相處讓她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而那顆種子也悄然發芽。2014年,薩拉辭職前往中國學漢語。她想成為一名漢語教師,通過自身努力讓更多人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

“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薩拉(左二)在外事採訪中做中文翻譯。受訪者供圖

2014年9月,薩拉開始了在西北師範大學攻讀國際教育碩士的留學生活。留學期間,她完成了由中國國家漢辦舉行的近百課時的漢語培訓。談及這段留華經歷,除漢語學習外,最令薩拉印象深刻的便是中國的美食——蘭州拉麪以及路邊攤上的燒烤,這也成為她與丈夫關於中國的共同回憶。2016年9月,薩拉碩士畢業。她被有關方面選中,回到母校喀士穆大學孔子學院任漢語教師。在那裏,她結識了同樣剛剛留華歸國的丈夫。因為相同的志趣,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很快便結為夫妻。

“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薩拉(前右一)在西北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在孔子學院,薩拉主要負責翻譯和新生報到工作,同時兼任漢語教師。3年間,約有200名學生跟隨她學習漢語。正是在薩拉的影響下,當地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人們都稱她為“中國通”。作為啓蒙老師,薩拉不僅教學生説標準的漢語,還培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學生在畢業後大多進入蘇丹的中國公司做翻譯,還有一些則如當年的她一樣,參加漢語大賽,前往中國深造。

“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薩拉見證了本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潮。受訪者供圖

除教學外,薩拉還想繼續研究對外漢語教材。她撰寫碩士論文時,系統調查了喀土穆大學中文系漢語教材的實際情況,並提出具體的教材編寫、使用和教學建議。儘管當下蘇丹的漢語教育受到疫情和政局的影響,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依然高漲。“他們希望有機會到中國繼續學習。”薩拉説,她希望中國朋友可以提供一些先進的漢語教學設施,比如教材、教具等,幫助更多蘇丹學生學習中文,瞭解中國,為“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培養更多人才。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漢森曾説:“絲綢之路之所以改變歷史,很大程度是因為在絲綢之路上穿行的人們,把他們各自的文化像其帶往遠方的異國香料種子一樣沿途撒播。”目前,薩拉任教於沙特阿拉伯的努拉公主大學,關於未來,她還有許多設想: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在未來推動蘇丹與中國的民間交流……她與漢語的緣分,才剛剛開始。 

來源:《環球人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6 字。

轉載請註明: “90後”蘇丹姑娘:把漢語教到沙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