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評彩禮貸和墓地貸頻出:愛情不是買賣,孝心更無需欠債
最近,兩則新聞引人關注:
一則是關於“彩禮貸”——江西某銀行傳出一張“彩禮貸”海報:彩禮開銷不用愁,“貸”來穩穩的幸福。海報內容顯示,該款彩禮貸最高可貸30萬元,最長可貸1年。貸款用途限定於新婚旅行、購買車輛、首飾和家電。海報最下方還特意註明:情侶一方需為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員工。
另一則是關於“墓地貸”——雲南昆明一家陵園和雲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將在今年清明期間推出“墓地按揭業務”:單墓9990元,面積為1平米;雙墓價格為2-8萬,面積為2平米左右。
又是“彩禮貸”,又是“墓地貸”,引起網友羣嘲:是不是今後婚喪嫁娶,一切皆可貸?
雖然有的涉事銀行已經暫停業務,並對相關人員作出停職處理,但歸根結底,不論是“彩禮貸”還是“墓地貸”,背後的本質問題都是被畸形價格扭曲的傳統習俗。
在我國,彩禮以一種婚禮習俗而延續至今。娶妻“納彩”最初的出發點,是對愛情和婚姻的承諾和寄寓。《詩經》中“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其中抱的布,就是彩禮。但今天在一些地方,古老的儀式被賦予更多的內涵,人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抱有這樣的看法:彩禮是婚姻的試金石。於是,彩禮越來越高,甚至成為了愛情和婚姻的門檻。
而墓地是人生的最後歸處,也是“入土為安”傳統觀念裏的剛性需求,喪葬習俗是對逝者表達哀悼、緬懷與敬意的一種儀式。原本“有碑可祭”無可厚非,但今天有些人,卻把墓地當商機,炒作風水、低買高賣、販賣焦慮,有的甚至推出定製藝術墓、草坪卧碑墓、綠色環保墓等多種墓穴,變相推高墓地價格,使得泡沫越來越大。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所謂禮儀,“禮”才是本也,“儀”是為末。
“彩禮貸”“墓地貸”打着傳承文化、緩解資金壓力的幌子,看似解決了“結不起婚”“下不起葬”的難題,實則是變相迎合天價彩禮和高價墓地的陋習。
要知道,“貸”來的婚姻,不能作為婚姻和睦的保證金;“貸”來的高價墓地,更不能顯示對逝者的悼念有多深。生活需要儀式感,但欠下的真金白銀,卻有可能讓甜蜜變味,讓孝心透支。
要知道,感情無法物化,更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因彩禮上演的愛恨情仇,讓婚姻真正的價值和意義異化變質;因高價墓地引發的“死不起”焦慮,更剝奪了人們最基本的安全感。
要知道,幸福的婚姻有千萬種,或者相濡以沫,或者相敬如賓,但絕不是靠“天價彩禮”換來的。悼念逝者的方式有千萬種,有的繼承技藝,有的傳承精神,也絕不是靠“高價墓地”來凸顯的。
婚喪嫁娶皆是民生。作為一方管理者,約束以關愛為名牟利攀比的行為,不僅要靠有力的行政命令,更多的可能要用政策的手段良性引導。在土地緊張的背景下,有的地方開始嘗試推行花盆葬、草坪葬等方式,倡導普葬、簡葬。也有的地方利用村規民約等方式,讓移風易俗、反對大操大辦等理念深入人心。
法律的剛性約束是最後一道“緊箍咒”,任何妄圖利用彩禮騙取錢財、惡意炒作墓地價格擾亂市場等違法行為,都將付出應有的代價!
總之一句話:愛情不是買賣,孝心更無需欠債!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