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關注“妓女”這個羣體,是在徐童的一部紀錄片裏,北京的城中村,他跟女孩們打成一片,記錄了她們的日常生活。
看完後我跟朋友説,原來那些女孩跟普通女孩沒什麼兩樣呀,她們也會回家探望親人、農忙時回家幫着麥收、也會掛念孩子、甚至談戀愛、思念一個人……
後來看了趙鐵林關於這羣邊緣女孩的紀實攝影,更加確信:她們除了工作性質比較特殊,跟常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然而,我似乎忽略了,這些帶着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和攝影,是有侷限性的。因為他們聚焦的只能是特定年代特定地區下的某一部分女孩子,一個切面。
在攝像機之外,還有着更廣闊深遠的故事。
這就是我今天想講的這部電影——《妓院裏的回憶》,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00年在法國巴黎的一所高級妓院所發生的故事。
01一場“賣笑”和“賣自己”的交易
如果你已經參加工作就會知道,“隨時保持笑容”是一個職場禮儀,不管你有沒有認真踐行還是對此嗤之以鼻。
有的人比較自我,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臉就會很僵硬,擠不出一個微笑,很難為情。所以,很多人的離職原因都跟“人際關係”有關。
但是在妓院,如果一個女孩不會笑、不會聊天、不會曲意逢迎,那面試這一關都過不了。
影片中有一個少女菠莉娜,給妓院老闆娘寫了一封信,要來這裏工作。信上説:
我有着漂亮的臉孔、頭髮和牙齒,我天生麗質,肌膚勝雪,完美無瑕……如果你們覺得我合適的話,就派人來我家接我。
菠莉娜在警局登過記、通過了體檢,帶着父母的信來到了這裏。妓院老闆娘瑪麗檢視了她的胴體,跟她説的第一句話就是:“這裏不是收容所。如果你不行我是不會收留你的。”
隨後她又讓別人跟她講了這裏大大小小的規矩,包括妝容、頭髮、説話音調、噴香水、漱口等細節。
這是我第一次結結實實感受到“皮肉生意”這四個字到底意味着什麼。
柴靜的《看見》中,曾經記錄了一個戒毒女被戒毒所賣去站街的故事,在採訪中,戒毒女阿文(化名)説,自己被賣去站街後,站在那條逼仄陰暗的小巷子裏,看着身邊有的女孩討價還價,非常難以接受:“這是在賣自己啊!”後來她不顧一切跑了出去報了警。
當時看這個故事的時候,給我最多震撼的是戒毒所的目無法紀、黑暗荒唐,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才深刻了解了阿文那句“這是在賣自己啊!”隱藏着多麼大的絕望和壓抑。
02每天晚上都要面臨未知的恐懼
如果説“賣笑”是一個門檻的話,那麼接下來每天晚上將會面臨的那種未知恐懼,就稱得上是“魔鬼關卡”。
我曾經看過美國拍的紀錄片《全球重大凶案》,很多連環殺手都是性變態,他們選擇下手的對象一般都是妓女。
比如電影《沉默的羔羊》的原型“綠河殺手”,殺害了48名女性,其中大部分都是妓女。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懸案叫做“黑色大麗花”案件,受害人伊麗莎白·肖特的屍體被發現於一個荒地上。她輟學後先是做了一陣子的服務員,後來夢想成為演藝明星,跟很多男人都保持着聯繫,用自己的身體換取日常生活開支。父母看不慣她的生活作風,跟她斷絕了聯繫。
獨自飄蕩在外,沒有親人朋友的她,成為了兇手實施犯罪的目標。
而在這部影片中,最觸目驚心的一個細節,便是瑪德萊娜讓客人用刀割傷。
不得不説,當進入這個行當,自己的身體成為了“消費品”,被物化成一個任人打扮、擺弄的“玩偶”,你不知道對方會做什麼消遣,這是多麼恐怖、並且悲哀的一件事。
裏面有個嫖客説的話一針見血:“我付錢,我做決定。”可以説,這是每一個女孩子的噩夢。
03有何後路
影片中,菠莉娜早早看到了這裏埋伏的危機重重,她提了自己的行李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她當初來這裏是為了“尋找獨立和自由”,這句話在現今社會來看,當然有些可笑,因為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
但在18世紀的歐洲來説,菠莉娜的這句話表達的無非是為了賺取比做裁縫更多的金錢,往大了説就是“獨立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
在那個時代,這句“追求獨立與自由”的話,可以説是非常先進的。要知道,那時候女權運動先驅弗尼吉亞·伍爾夫剛滿18歲,而寫出《第二性》的波伏娃還有8年才出生。
那時候,女性幾乎沒有受教育條件,女性意識尚未覺醒。本想通過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來獲得獨立和自由的菠莉娜,在發現妓院只是“看上去很美”後,選擇了義無反顧地離開。
這是最好的結局。
影片中,結果最壞的是朱莉,她患上了梅毒,老相好莫里斯寫來信,説“我多麼希望可以在身邊安慰你,不要覺得我拋棄你了,你是我的家人,我不會拋棄我的家人,但我不想染上你的病。我一直愛你,並且現在更愛你了,因為你的病。”
即便已經慣於應酬假笑,但病中的人還是脆弱的,朱莉心心念念地希望莫里斯能夠來看她。
其他姐妹看不慣這封信裏的虛情假意,將這封信撕掉。她們知道,不讓朱莉看,才是對她最好的安慰。
影片最後,是現代社會的法國,大街上車水馬龍,路邊站着三個攬客的女孩,她們膚色各異、身材有別,但做的是同一個行當。
克勞迪娜從18世紀的法國高級妓院中穿越而來,一身現代打扮,戴着時髦潮流的大耳環,從出租車上下來,走向沒有明天的未來。
寫在最後
以前看刑事大案紀實的時候,我一直都被一個問題困擾:這一行那麼危險,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女孩願意去做?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説過這樣一句話:“每逢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並非世界上所有人都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
《妓院的回憶》中,除了最後走了的菠莉娜,所有女孩都是負債的。
她們有的一出生就在妓院,根本沒有別的選擇;有的沒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做洗衣女工、保姆、裁縫、工廠女工等報酬微薄的活;有的丈夫死去,自己獨自撫養孩子……
我想,導演給我們的第一個暗示就是,一旦你負債,你的身體就是不自由的。所以女性如果想要獨立,首要解決的就是經濟。可是,在那個時代,女性工作的機會很少,很多事情無能為力。
但現在不一樣了,女性受教育和工作的權利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雙手雙腳和大腦,完全獨立生活,而不去做那些出賣自己身體的“皮肉生意”。
妓院裏的回憶,是屈辱的、苦痛的。很多想要掙快錢的女孩子,對此的認識的模糊的,這種想要走捷徑的想法,最終把自己推向的,可能是一條危險四伏的林間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