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66名滯留羣眾22天,他自己卻……

8月20日中午11時,江蘇揚州東三笑大道上,朱善和像往常一樣,開車給滯留司機們送午飯。

有電話打進,他習慣性免提接聽 :“你好,朱善和嗎?這裏是衞生院,你的CT片顯示,高度疑似惡性腫瘤……”

猝不及防的“告知”讓兩手抱着方向盤的他突然有點懵。數秒間,朱善和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

同車民警周天人也愣住了:“要不你先回所,換個人去送飯?”

車子繼續向前。

“還是先把飯送到吧。” 一分鐘後,朱善和回了句話。

朱善和是誰?

救助66名滯留羣眾22天,他自己卻……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民警檔案這樣描述,1964年出生,1981年參軍入伍,1984年底退伍後成為原邗江縣公安局李典派出所辦事員,此後37年間輾轉5個派出所,擔任過5個派出所副所長,現為生態科技新城公安分局杭集派出所社區民警、一級警長,黨齡38年。

而在最近大半個月裏,如果你在短視頻平台上定位揚州市杭集南收費站附近,一定能通過屏幕看到他。那是滯留人員拍攝的。

一個個片段拼接起的畫面是這樣的:朱善和配合着政府其他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一起推着簡易餐車為因疫情滯留人員分發一日三餐;朱善和把警務人員臨時休息點讓給婦女兒童避暑乘涼;朱善和為大家奔走協調藥品、衣物等各類生活所需;朱善和笑眯眯的安撫滯留人員焦慮的情緒……

在過去的22天裏,這是他工作的日常,緊張而忙碌,他像一個大管家,張羅着66名滯留人員的生活……

- 可以煮飯的“餐車” -

“開飯嘍!”8月20日早6點30分許,揚州市杭集南收費站泰李路路口,朱善和簡易“餐車”裏熱乎乎的麪條出鍋了。

7月31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位於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G40杭集南出入口被封閉,造成準備從杭集南上高速的車輛滯留在高速入口的杭集鎮內,至8月1日,滯留車輛達44輛,其中絕大多數為大貨車;人員66人,其中有20名婦女兒童。他們被滯留後,新城公安分局立即安排警力駐守現場,守護大家安全。新城社會事業局和屬地鎮政府等部門也專門安排人員瞭解需求,提供基本生活服務保障。

“起初,考慮這麼多滯留人員的生活起居,曾協調臨時住宿地,但貨車司機的車上都有貨,他們選擇以車為‘家’。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們轄區沒有病例是綠碼,如果去了城區很有可能轉黃碼,那麼他們的心理壓力會加大,回家時間還會延長。”朱善和説,“為避免交叉,我們給每輛車配送速食、盒飯和礦泉水。還給每個人發放防暑降温禮包,贈送拖鞋、短褲、辣椒醬等。”

救助66名滯留羣眾22天,他自己卻……

第三輪核酸檢測完成後,嚴峻的疫情形勢致使他們短期內不能離開。考慮到長期吃速食和盒飯不是辦法,朱善和與志願者及熱心村民開始張羅他們的一日三餐。但他自己很多時候,僅一碗茶杯大小的湯泡飯就解決問題。

每天早上5點30分左右,朱善和從杭集派出所趕到杭集南收費站附近的王橋村卡口,和志願者及熱心村民一起準備早餐。臨時餐車上那口農家灶台上常見的大鍋,一頓至少要煮9鍋麪條。在滯留羣眾津津有味吃早餐時,朱善和還要趕往自己轄區,和同事一起承擔7000多名居民數據核查、防控值守、物資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

而他的早餐則是一聽250毫升牛奶或一小碗稀飯湯,早些時候,還能加雞蛋麪包什麼的,後來因為喉嚨疼痛就吃得更少了。時常有同事擔心他吃不消,塞給他的兩面包,也被他分享給滯留點的孩子們了。

- 設施齊全的“浴室” -

“朱警官,請問有熱水嗎?”8月11日傍晚,滯留司機談義忠詢問前來送晚餐的朱善和。

一日三餐問題解決了,這麼熱的天,大家又開始面臨洗澡的難題。起初,旁邊的公共廁所裏,擰開水龍頭可以簡單應付一下,但是立秋之後早晚温差大,尤其是女同志和孩子本就體弱,涼水洗澡更容易着涼生病。

當晚,朱善和就和王橋村村民燒了10壺熱水,讓大家用來洗漱。湊合了3天后,望着一輛輛滯留的卡車和一張張焦急等待的面孔,朱善和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8月15日一早,他找到了派出所教導員張生兵,“滯留人員堅持留在卡口等待通行,生活物資相對充足,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設施,我想給他們找個臨時洗漱地。”

張生兵當即認可朱善和想法。他倆通過與村委會協商,決定就近選擇合適的位置,協調相應設備搭建一個簡易“浴室”。

中午12時許,在安排好滯留人員的午餐後,朱善和沿泰李路附近一路查看選址。“浴室”水好不好接,電路通不通,熱水器如何裝,洗澡水往哪流……他都細緻地考慮。最後朱善和相中了離王橋村卡口50米外的一塊空地。這塊地位於村民王開餘的院牆外,可以滿足日常消毒、水電等基本條件。朱善和聯絡上駐村網格員程秋明一起到王開餘家,協商解決了“浴室”水電問題。而熱水器和板材又從哪裏找?下午,朱善和又來到王橋村村委會,沒想到村民們都很支持,東家找來一塊板,西家送來一塊棚,村支部書記史敏又尋來了一個八成新的熱水器……

臨時“浴室”啓用的那天,朱善和一直在附近待着,當看到眾人洗完熱水澡後歡天喜地的樣子,他才拖着麻木的雙腿走到自己的車邊。昏黃的路燈下,他的身影格外清瘦。

- 笑眯眯的“服務員” -

“朱警官,有沒有藥啊?”朱善和不時會拿出手機,查看滯留羣眾“疫情互助羣”裏發的信息。

8月15日上午11時許,一位5歲孩子的父親在羣裏求救:“孩子突然頭暈噁心,極不舒服,我們手足無措,請幫幫我們。”正在核酸檢測點值守的朱善和趕緊過來,將一家三口安排在執勤休息室裏,趕忙打電話詢問醫護人員,基本確定孩子是中暑後,他擦了擦花白髮絲裏淌出的汗珠,一路小跑到村委會找來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物品,經過妥善救治,孩子恢復了常態。而他卻坐在那約半小時才站起來。

救助66名滯留羣眾22天,他自己卻……

“朱警官,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離開?”在被滯留的20多天裏,這是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起初,因為滯留感到不理解,不少人情緒浮躁一度對他發火。但是朱善和一邊給他們打氣,一邊笑眯眯地和他們談心,宣傳疫情防控政策,瞭解大家的實際困難,想盡辦法幫他們解決。

“20多天裏,朱警官不但協調給我們單獨做核酸檢測,還每天給我們送飯,微信羣裏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他都會幫我們辦好。”貨車司機許一民説。7月31日,許一民從蘇州來送貨,下午準備在杭集南上高速返回,結果被封控滯留。連續滯留一週後,沒有帶換洗衣服他在微信羣裏發牢騷。傍晚,朱善和就幫他找來了一套非常合體的衣服,40多歲的漢子摟住面黃肌瘦的朱善和濕了眼眶。

自7月31日以來,不管轄區常態化的防疫工作結束後有多晚,朱善和總是不放心地要來滯留點看看,每次,面對滯留羣眾的由衷感謝,朱善和總是説:“為你們服務是我的本分。”只有在深夜,卸下全副武裝的他會給妻子發條信息報平安。而妻子總能讀懂他——不用擔心我,我在,羣眾放心。有時候與女兒通電話,他總是極其同情地敍述着滯留人員在車上、在路邊生活的不易。母女倆都非常理解他。

然而,8月20日中午,朱善和又像往常一樣給滯留人員送飯時,突然接到衞生院那個令人絕望的電話……

7月中旬,朱善和就感覺吃東西時,嗓子好像有東西堵着,他就把飯泡在湯裏,再時不時喝口水衝一衝,卻從不在同事面前表現出來。但還是被張生兵發現了,連續3次勸他到醫院“去看看”,朱善和總是笑着擺擺手:沒事,沒事。

一週前,他感覺症狀越來越嚴重了,即便是吃湯泡飯,再用湯或水往下衝也很難下嚥。8月19日下午,他擠時間到附近杭集衞生院拍了片子。

8月20日,張生兵知道朱善和的病情後,立即找人接替朱善和工作,同時勸他不要瞞着家裏,抓緊到大醫院診治。

“怎麼突然回來了?”8月21日,拿着派出所給居住小區開的證明,朱善和回到家。不知情的妻子女兒20多天沒見到他,一度詫異而歡喜。但當知道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回家時,一家人抱頭痛哭……

8月22日,接替朱善和工作的民警湯富源剛到杭集南收費站,十幾個貨車司機一起圍了上來。

“怎麼沒有見到朱警官?”

“朱警官是到其他地方執行任務嗎?”

在湯富源吞吞吐吐中大夥知道了個大概,沉默片刻後,繼而有人嘆息、有人抹淚……

也就在當天下午,揚州生態科技新城作為全域低風險無病例地區率先啓動滯留人員返程工作,杭集南收費站首批37名滯留卡車司機及家屬,陸續踏上了返程之路。第二天,餘下的29名滯留人員也都全部返程。

然而,令所有人“但願不是真的”惡劣事實還是出現了。

8月25日下午,朱善和在揚州蘇北人民醫院確診為食道癌……

目前,揚州市兩級公安機關正在協調醫院全力救治。

作者丨趙家新 宋娜

攝影 | 孫寧

來源:中國警察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71 字。

轉載請註明: 救助66名滯留羣眾22天,他自己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