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只要居民認可,我脱一層皮也值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綜合

1980年出生,2010年30歲時做出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選擇,今年,她40歲,來到虹橋街道整整10年了。從高跟鞋到平底鞋,從最年輕的“小巷總理”,到如今經驗豐富的“老書記”,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説,這一路她走得很踏實。

每天早上在跟居民打招呼中開始,每天晚上跟居民説“晚安”後進入夢鄉

2010年辭去企業工作,盛弘從外企總裁助理崗位離開後來到虹橋街道宣統科做統戰社工,高跟鞋換成平底鞋,2011年去傳統居民區任黨總支書記,2013年來到榮華居民區。

盛弘所在的榮華居民區説起來有些特殊。1996年,全國第一家涉外居委會——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成立,迄今已經24年了。這是上海最早規模化開發的高標準國際社區,目前有1.2萬户居民,外籍居民户數超過了一半,外籍人士近2萬人,分別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説這裏是“小小聯合國”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説着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盛弘剛來時還是走不進這些外籍居民家中。門難進、話難説、事難辦是盛弘剛到榮華的時候面臨的難題。傳統的工作方法在這裏顯得“水土不服”。於是榮華居民區黨總支轉變思路,在盛弘的建議下,將社區裏熱心公益事業、在居民中有威望、辦事能力強的中外代表請出家門,組建了“古北市民議事廳”。老外帶着老外來參加,朋友拉着朋友來活動,漸漸地議事廳熱鬧了起來。一場場社區治理的“頭腦風暴”在這裏發生:外籍議事員説英語,偶爾夾幾句蹩腳中文,上海居民有的講普通話,也有的講一口上海話,時不時蹦出幾句洋涇浜英語。盛弘是主持者,也是翻譯官,英語、滬語、普通話,她不停調頻切換。

逐漸,盛弘成了居民區裏大家的知心人,這個80後書記可以和洋居民聊美劇,也能和本地阿姨聊戲曲,心走的近了,居民區裏的事情也就好辦了。

如今,每天早上醒來,盛弘的微信裏都有居民和她説早安。每天晚上睡前,都有居民向她説晚安。

有人不配合,有人不理解,有人往居委會門口丟垃圾,然而最後他們卻成為了垃圾分類的志願者

2019年2月20日,上海召開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大會,在這場“萬人大會”上,盛弘作為長寧區的代表交流發言。盛弘説,街道結合自身特色,探索出了一套工作法。就是居民區黨總支牽頭,讓居民區黨總支、物業、業委會“三駕馬車”跑起來,開展“紅色物業”項目,在業委會威信高的小區先行先試,鼓勵小區之間比學趕超。

雖然有了工作方法,但是採訪中盛弘坦言,垃圾分類的推廣,她還是“脱了一層皮”。大多居民都配合工作,並且認識到這項工作其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依舊有些居民表示不理解並且不配合。

盛弘被一些不理解的居民趕出過家門,清理過居委會門口有人惡意丟下的垃圾……

如何調動居民積極性?如何讓這些不理解的居民理解配合?盛弘和黨支部成員開了很多次會,最終形成一套方案,黨支部發揮近400名離退休和在職黨員的模範作用,帶頭家庭分類;針對租户,他們發動每個樓長結對;發動鄰里幫扶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羣體;通過古北藝術團等社區團隊發動家庭主婦;組織外籍居民成立“洋啄木鳥”垃圾分類巡訪隊;成立古北小清新青少年志願隊……

逐漸,當初扔垃圾的居民看到盛弘會説,真抱歉,當初不知怎麼了腦子一熱幹錯事;當初不配合的居民,有的也成為了社區志願者。盛弘説,每次看到這樣的成效,她就覺得“脱一層皮”也值了。

有的社區志願者離開虹橋好幾年了,但是這裏的活動依舊來參加,因為盛弘把大家的心拉在了一起

疫情!是今年不能不提的兩個字,對盛弘所在的國際社區來説,防疫任務更重。

盛弘回憶,疫情防控初期,由於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緊缺,大家對上門給隔離户量體温、送菜等工作有一定的顧慮,她便自己先上,“身為書記,我得帶着大家去幹。”讓她欣慰的是,雖然曾有過恐慌,但沒有一個人退縮。

她還得隨時處理緊急情況。3月28日中午12點多,盛弘剛準備吃午飯,家住金貝小區正在家隔離的一位日本籍女士突然打電話給我。盛弘以為是為了前幾日送去塗鴉畫冊和卡片給她女兒解悶的事情來電錶示感謝的。沒想到是有了突發情況,日本籍女士的小兒子在家玩耍時不慎摔跤,頭上一直流血,夫婦倆心急如焚,想要馬上送兒子去醫院,可是又在隔離期按理不能出門,情急之下想到給盛弘打電話,盛弘當即丟下飯碗,帶上兩位同事就直奔該户居民家裏,同時在路上向街道抗疫指揮部報告、打電話聯繫醫療車。來到居民家中,只見大人焦急,小孩頭破血流,渾身發抖,等到救護車來時,盛弘陪着孩子一塊去到醫院,經過處理後,再護送孩子回家。

盛弘説,居民遇到了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給她打電話,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不能辜負。

“盛弘總是能把大家的心拉到一起,我們對她非常信任。”聊起盛弘時,菲律賓籍居民王煊熔用了很“中國”的一個字——“拉”,因為王煊熔就是被盛弘拉進來參與社區自治工作的。

盛弘來到榮華居民區後通過幾次活動認識了王煊熔,她發現每次活動時,王煊熔都積極參加,並且是一個專注於救治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社會公益組織“樂賢薈”的負責人,盛弘就主動邀請王煊熔參與各項社區治理工作,並且邀請她成為古北議事廳的第一批議事員。

和王煊熔有着同樣感受的還有已經搬離虹橋的志願者,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汪美華。雖然由於個人原因搬離了榮華居民區,但是虹橋的一些公益活動,汪美華還是會從閔行趕回來參與。她説,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日子,參與過的公益,她覺得特別美好。盛弘就是有這個吸引力,榮華就是有這個吸引力,她雖然不住在這裏,但依舊心在這裏。

記者:李晶瑩

編輯:李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