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利亞有怎樣的歷史,為什麼敍利亞人的國家認同感不高

敍利亞內戰時至今日,已經近十年光景。截至目前,在這場多方角逐的戰場上,已經有數百萬敍利亞民眾受到戰火的牽連,成為無辜的難民。有近50萬人因這場戰爭失去了生命。
由於敍利亞逃往歐洲的難民數量太多,引發了歐洲的難民危機。近350萬難民不得不留在土耳其境內,過着食不果腹的悲慘逃亡生活。

敍利亞有怎樣的歷史,為什麼敍利亞人的國家認同感不高
這不禁讓人疑惑,作為敍利亞國家的子民,為什麼不參加軍隊,幫助巴沙爾政權結束內亂,重返家園過上安寧的生活。而是要冒着危險,逃往其它國家避難呢?
一、敍利亞原本是大阿拉伯地理名詞。
何為敍利亞,從法國殖民地脱離獨立之後,當地的阿拉伯人一直都沒有想明白。
早在3500年前,赫梯人和埃及人爭霸時代,敍利亞是兩國的邊界。著名的卡疊石戰爭,就發生在今天敍利亞境內。雙方都宣佈己方獲勝,之後,他們簽訂了《卡疊石條約》,建立了瓜分天下的同盟關係。
在古羅馬時期,敍利亞也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代表着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以南、埃及以北、伊拉克以西的地區,包括今天敍利亞、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大片區域。
直到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仍將這片地區視為一體。阿拉伯人也在這片地區隨意流動,沒有國界的限制。如今以上各個小國間的邊界,在當時都不存在,這種狀態就讓整個大敍利亞地區的阿拉伯人,對各自的小國缺乏足夠的認知,反而對整個大阿拉伯充滿感情。

敍利亞有怎樣的歷史,為什麼敍利亞人的國家認同感不高
二、敍利亞沒有國家歷史底藴。
一戰之後,土耳其作為戰敗國被肢解,哈希姆家族的費薩爾親王佔領大馬士革,並控制霍姆斯、阿勒頗等地,疆域和今天的敍利亞相當。而他的家族兄弟則控制了伊拉克等地區。
但是,一戰的戰勝國英法並不想讓阿拉伯人建立統一國家,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對中東進行了瓜分。在費薩爾宣佈建立敍利亞國不久,法國軍隊開進敍利亞,趕走了費薩爾。因為按照英法分割方案,這裏是它的地盤。
正是因為這些歷史,在敍利亞民眾心中,仍然認為敍利亞和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均為大阿拉伯領土,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重新統一中東。
原本敍利亞指望阿拉伯的哈希姆家族指定的國王來統治,但是法國人硬是搞出一個議會式的共和政府。而還沒從君主統治習慣中走出來的敍利亞人,並沒有共和框架下管理國家的經驗,這就為內戰打下了伏筆。
正因為極其短暫的建國曆史,以及違背阿拉伯人意願的國家政體,讓敍利亞人對這個成立不足百年的小國,很難有什麼國家歸屬感和感情。戰爭爆發後,也就沒有國家存亡的榮辱感。

敍利亞有怎樣的歷史,為什麼敍利亞人的國家認同感不高
三、敍利亞內戰的實質。
敍利亞爆發內戰,並非阿拉伯之春運動那麼簡單,歸根結底,與其內部政治和宗教結構有着直接關係。
我們知道,阿拉伯國家大都是伊斯蘭教遜尼派掌權,遜尼派人口占絕大多數。但敍利亞卻是個異類,其掌權的阿薩德家族,雖然是阿拉伯人,卻是什葉派。
敍利亞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其中遜尼派占人口總數的68?什葉派僅佔20?而統治敍利亞的什葉派阿拉維派,僅佔總人口的11.5?這種人數佔比和其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有着巨大反差。
這種反差不僅體現在經濟和政治利益上,在人文方面也形成較大沖突,從而為政治不穩定埋下了隱患。
阿拉伯之春運動興起後,敍利亞境內遜尼派和什葉派阿拉維派當權者之間的矛盾,無法通過政府協調解決。遜尼派只能組建武裝,摧毀舊勢力,來實現政治權利的獲得,內戰自然應運而生。
以人數的優勢,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扶持,原本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遜尼派,推翻極少數的阿拉維派,幾乎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隨着俄羅斯的介入,西方國家的隱退,遜尼派很快潰不成軍。
這樣一來,佔敍利亞主體的遜尼派民眾,只得大量逃亡,從而形成龐大的難民潮。這些人苦於阿薩德政權不倒,擔心遭到報復,唯恐避之不及,當然不可能幫助政府打內戰。
(參考資料:《敍利亞內戰的根源及其前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9 字。

轉載請註明: 敍利亞有怎樣的歷史,為什麼敍利亞人的國家認同感不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