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要在現代化產業鏈 供應鏈建設中有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建設迫在眉睫。民營企業要在‘雙鏈現代化’建設當中有大作為”,“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研討會上專家們聚焦“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建設與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涉及很多大的利益格局調整,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城鄉關係、收入分配關係等。這些關係調整實際上就是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市場規模,提升最終消費,實現高質量發展。此外,要實現“十四五”規劃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目標、任務,破除一切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根本出路還在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劉迎秋教授表示,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3個小類的門類比較齊全、規模居世界第一的製造業產業體系。同時,存在諸多問題:主導型產業鏈不夠明顯,大部分產業產出附加值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存在很多短板。產業鏈涉及到生產鏈,生產鏈又和企業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流通鏈等相互銜接,密切相關。因此,“十四五”時期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建設迫在眉睫。民營企業要在“雙鏈現代化”建設當中有大作為。
劉迎秋建議,民企要主動擁抱國有企業,實現國有與民營互相擁抱合作共進。民營企業要繼續發揚勇於“吃螃蟹”的精神,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特別是先進實用技術的創新。民營企業還要高度重視發現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要學會用高質量產品和服務贏得社會認可並以此贏得優質資金供給。同時,在“雙鏈現代化”建設中,民企要主動擁抱大數據、雲平台,用好“互聯網+”,促進股權合作、股份合作,做好高精尖、數字化的民營企業。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提出,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鞏固“頭部”地位;要順暢產業鏈,以高質量產出融入產業鏈;要注重創新,創新是企業維持生存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優化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儘快實施數字化轉型。
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開展民營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實踐基礎上,由北京企業國際化經營創新商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民營企業研究中心和有關專家共同發起的。(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