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組織發佈的一篇報告披露稱,該國正對本國民眾佈下一張無形的網進行全方位監控。而此前不為大眾所注意的幕後機構——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也遭到曝光。
美國喬治敦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今年5月發佈《美國的天羅地網:21世紀數據驅動下的驅逐》報告。經過兩年調查,該中心發現ICE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成功建立了一個高效的監控網絡,斥巨資拉網式收集大量美國居民的隱私數據,而且此舉遠遠超出授權範圍。
監控全美74%人口
“9·11”襲擊事件後創建的ICE,被賦予打擊恐怖主義和執行移民法的廣泛權力。雖然ICE一直將自己定位為針對“犯罪外國人”的執法機構,但事實上,ICE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編織起龐大的監控系統。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除了利用各州和地方警察的資源,ICE還着手建立了來自執法部門之外的數據庫,並大力投資追蹤普通人羣的項目。報告顯示,2008年至2021年間,ICE花費約28億美元進行新的監控、數據收集和數據共享計劃,在監控項目上的年度支出在此期間增長近5倍,從每年約7100萬美元飆升至約3.88億美元。此外,ICE在地理定位提供商上花費了超13億美元,在面部掃描等生物識別技術上也花費了約9600萬美元,還有2.52億美元用於訪問國際公共安全和司法網絡(Nlets)等關鍵政府數據庫。
報告稱,目前已知ICE掌握的權限可以訪問高達74%美國人的駕照數據,跟蹤城市中七成汽車的移動情況。就算搬入新家,74%的美國人一旦連接天然氣、電力、電話或網絡,ICE 就能第一時間自動獲取其新地址。
“幾乎可以追蹤任何人”
喬治敦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政策助理、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尼娜·王(音)表示:“ICE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監控基礎設施,能夠隨時追蹤幾乎任何人。該機構加強了幾乎完全保密和不受懲罰的監控能力,避開了限制,可以在議員們的眼皮子底下行事。”
報告揭發ICE種種越線監控行為後,多個美國媒體也加入曝光行列。美國技術新聞網站《邊緣》呼籲相關私營企業停止與ICE的合作,要求政府加強對此類合作的監管。美國《國會山報》還披露,疫情期間ICE開發了一款名為Smartlink的GPS手機軟件用於追蹤移民,並聲稱只是為了確保他們出席移民法庭的聽證會,但該軟件已經被用於大量沒有犯罪記錄和沒有被拘留的移民身上,是否有其他隱蔽用途尚未可知。
三大渠道公然竊密
報告顯示,ICE利用隱私法弱點,從三大渠道公然竊密,而美國聯邦和州法律無力阻擋。
第一大渠道是直接要求美國各州車管局等州和地方官僚機構提供數據。有證據表明,ICE每年向各地車管所提出數百或數千個請求。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保護駕駛員記錄信息的聯邦法律,未能考慮到聯邦移民執法部門會主動侵犯司機們的隱私,致使ICE能順利從車管所獲取駕駛員數據。州一級的法律屏障則更為薄弱。
第二大渠道是通過政府數據庫訪問相關信息,同時購買人臉識別等服務協助分析相關數據。ICE部署的數據共享和數據收集程序,幾乎獲取到每個美國人的數據信息。與此同時,當ICE繞過城市和州頒佈的庇護政策,從Nlets等政府數據庫繼續獲取個人信息後,沒有機構聲稱能對接下來的數據跟蹤行為負責。
第三大渠道是從不受監管的數據代理人渠道收集公民公共設施使用記錄及購買私營公司數據庫。在針對公共設施使用記錄數據的保護上,聯邦隱私法和許多州的法律缺陷巨大。
報告顯示,聯邦現有的隱私法僅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使用等有限情況下保護消費者信息,而絕大多數州未能採取有意義的隱私保護措施來限制向執法部門發佈公用事業客户信息。例如,加利福尼亞州雖然立法禁止相關公司銷售客户數據,但它並不能防止這些公司出於信用評估和其他目的向全國性的電信與公共事業信息交換中心(NCTUE)等公司免費共享客户信息。一旦信用檢查結束,NCTUE就有權將其客户信息轉售給如ICE等第三方。由此,ICE成功繞過法律限制,向私營公司數據庫購買大量相關信息。
或許還有類似情況
某網絡安全行業專業人士表示,“美國政府是名副其實的 ‘黑客帝國’‘竊密帝國’,它不但無差別地對全球實施網絡攻擊獲取情報,而且對本國民眾也同樣實施全方位監控措施。”
該人士表示,美政府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無視規則、突破底線的“雙標”霸權行徑非一日之功,在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這兩大驅動力之下,ICE已經構建成型的龐大監控網絡何時能被有效控制還未可知,類似ICE這樣公然越權濫用公民個人隱私數據的“隱形”政府機構到底還有多少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對內虎視眈眈,長期以非法手段監控美國公民,對外長臂管轄,輔以多方竊密和網絡攻擊,美政府編造的‘國家安全’種種説辭正一個接着一個被世人識破,成為美國謀求霸權最顯著的政治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