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爭議不斷聲望低迷,如何不變成吳敦義第二?
中國國民黨縣市長提名引發諸多爭議,苗栗縣紛亂還在持續,加上澎湖縣副議長陳雙全未獲提名後怒退黨,以及花蓮縣議長張峻被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以排黑條款不予議員提名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得罪了眾多地方勢力和派系;另方面親美路線問題讓黨內深藍大反彈,面臨兩者夾攻。
但朱立倫目前是不動如山,喊出一切按照黨的制度規章來進行,沒有任何一個個人、派系可以來改變、影響制度,擺出硬幹到底的態度。會讓他決心戴着鋼盔往前衝,主因就是這場選舉不但是朱立倫的主席保衞戰,更是決定政治生涯能否續命之役。朱捨棄深藍和地方派系,選擇往中間靠攏的策略能否成功,全待投票結果驗證。
據香港中評網報道,外界多認為朱立倫去年參選主席,目的在讓政治能量保温,等待機會搶攻2024“大位”。未料就任主席後,面對多次投票失利的危機處理不當,讓朱的領導威信跌落谷底,此次處理縣市長提名的紛亂,更對朱立倫造成嚴重傷害。
眼前對朱立倫來説,除了打贏這場選戰,已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所謂的國民黨核心價值、黨魂、路線問題等等都被他擱在一旁,因此他在訪美時喊出絕對親美,是為了迎合目前台灣社會以及民進黨所主導的風向。
相關縣市長提名人選,看得出朱立倫希望主打形象牌,吸引中間和年輕選民的目光,凡是有爭議人選一概不提,雖然會引發反彈,但通過時間換取空間,只要最終打贏選戰,達到他之前喊出的拿下16席縣市長(全台22縣市,國民黨目前14席)標準,現在這些紛亂,回過頭看,對朱來説都非問題。現在就是賭一把。
朱立倫打贏這場九合一選舉,才能保住主席位子,才有搶攻2024“大選”的機會。但這樣的反作用力就是,以朱目前的低迷的黨內聲望,選輸他必定要責任全扛,選贏了功勞會不會算在他頭上,併疊加成為他進攻2024“大選”的動能,是個大問號。
前主席吳敦義的例子可能是朱立倫最好的借鏡,2018年選舉吳帶領國民黨拿下大勝,但最終2020“大選”並沒有他的份,主因是吳敦義的民意支持度低,即便有戰功,但藍營支持者不認為吳是能讓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最強者。有吳的前例擺在那,朱立倫可能須深思,如何才能不變成吳敦義第二了。
前不久TVBS民調中心針對全台13位政治人物進行民調,結果顯示,侯友宜以70%的滿意度拿下第一,“衞福部長”陳時中則以57%的滿意度位居第二,但比2021年下滑9個百分點。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新冠疫情頻頻槓上民進黨當局,此次聲望上升6個百分點,為48%,排名從第五名上升至第三。
此外,高雄市長陳其邁、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滿意度皆為46%,聲望排名並列第四。第六名至第十三名依序為:台南市長黃偉哲、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台中市長盧秀燕、台“行政院長”蘇貞昌、台灣地區副職領導人賴清德、台“立法院長”游錫堃、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以及墊底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而對於自己排名墊底,朱立倫表示,過錯由他自己來承擔。(薛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