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過去十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

自然資源部:過去十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

9月19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33場發佈會,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

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十年來,自然資源部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嚴格保護耕地,有力保障資源供給,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堅持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並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實現增長,煤炭、鎢等礦產品產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取得重大進展。依法依規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有力有序保障用地供給,有效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城鎮住宅、公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來,自然資源部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並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健全區域、項目節約用地評價制度,實行建設用地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鈎機制(簡稱“增存掛鈎”)。嚴格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城鎮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2012-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按照節約資源和綠色發展要求,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十年來,自然資源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草湖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有力促進了美麗中國建設。堅持並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圍填海,嚴格管控新增用島活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設立了首批國家公園,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得到整體保護和有序利用,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多樣性的價值和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堅持系統治理,為自然生態守住安全邊界,為人民羣眾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部署實施了一批山水林草湖草沙的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江河湖泊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增長到24.02%,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十年來,自然資源部着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積極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託代理機制,建立覆蓋土地、礦產等主要門類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在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基於“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實施“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據介紹,不動產由過去多部門分散登記實現了統一登記,全國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不動產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促進了營商環境的優化。此外,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基於實景三維中國,推進數字國土、智慧國土建設。地質、海洋災害調查監測預警防治體系更加完善,降低了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濕地保護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測繪法等,加強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十年來,自然資源部深度參與國際合作,推動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全球治理,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積極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倡議貢獻中國力量。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共同發佈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典型實踐案例。深入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全球海洋與生態治理機制,實施“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的中國行動。積極發展藍色夥伴關係,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海洋合作關係,向南海周邊國家持續提供海嘯預警等公共產品服務。向聯合國捐贈高分辨率全球地表的覆蓋數據,支持並落實聯合國在我國設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責編 唐歡 編輯 潘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3 字。

轉載請註明: 自然資源部:過去十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