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非盟20年成果豐碩 中非合作前景光明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劉佑民)2002年7月9日,非洲聯盟(非盟)作為一個統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多方面事務的政治實體正式成立。20年來,非盟在機構建設和政策引領、經濟一體化、和平與安全、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諸多成就,努力推動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以一個聲音”説話,帶動非洲國際影響力和地位持續提升。當前,中非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前景光明。
成就挑戰並存
非盟的前身是成立於1963年的非洲統一組織(非統)。2002年7月,在第38屆非統首腦會議上,非盟正式取代非統,非洲國家聯合自強的歷史進程開啓了新階段。
20年來,經濟一體化建設始終是非盟的重要議題,而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是非盟近年來着力推動的重點項目。非盟希望通過該項目為成員國發展創造更多機遇,減少貧困和失業人口,進而消除暴力活動滋生的温牀。
非盟2012年正式批准建立非洲大陸自貿區。此後,經過成員國談判和各國議會審批等階段,非洲大陸自貿區協議於2019年5月30日正式生效。2021年1月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啓動。作為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性進展,非洲大陸自貿區對提升區域內國家間貿易,實現優勢產業互補,增強經濟發展自主性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銀行與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處6月共同發佈報告認為,非洲大陸自貿區有望為非洲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報告預測,從現在起至2035年,非洲國家有望新增180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5000萬人擺脱極端貧困。
非盟還積極構建集體安全機制,在衝突預防管理、衝突後重建以及和平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非洲問題非洲解決”的原則下,非盟通過向域內國家派出選舉觀察團、派遣特使和特別代表等方式,斡旋協調成員國政治危機;通過加快組建非洲常備軍和快速反應部隊,提高直接介入非洲安全危機的能力;非盟還支持成員國和次區域組織主導的維和安全行動,推動非洲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2021年3月15日,聯合國和非洲聯盟駐達爾富爾特派團(聯非達團)核查人員查看裝備性能。(新華社發,餘豪攝)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紅表示,為逐步提升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非盟努力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提出非洲方案,積極推動非洲國家在涉及非洲集體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採取統一立場,在國際舞台發出統一聲音。
與此同時,近年來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大國博弈加劇,新冠疫情持續蔓延擾亂各國發展,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在此背景下,非洲國家自身面臨的諸多挑戰對作為泛非領導機構的非盟形成嚴峻考驗。
孫紅指出,目前非洲經濟復甦步伐明顯落後其他地區,多國政局進入動盪調整期,部分地區的暴恐勢力呈擴張趨勢,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加劇非洲糧食危機,各種因素疊加導致非洲大陸需要人道主義救援的人口急劇增長。與此同時,在大國博弈背景下,非洲國家也面臨選邊站隊的壓力,內部團結遭遇嚴重挑戰。如何更好地團結非洲各國,克服多重挑戰,確保非洲未來發展規劃穩步落實,成為擺在非盟面前的現實考驗。
促進中非友好
長期以來,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非友好合作一如既往。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一致的發展任務,將中非緊密聯繫在一起。
非盟成立以來的20年間,中非友好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峯會確立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推動中非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中非經濟合作迅速發展。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峯會和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分別宣佈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和“八大行動”,將中非經貿合作水平推向歷史新高。
中非社會合作方興未艾。中國積極同非洲開展減貧、衞生、教育、科技、環保、氣候變化、青年婦女交流等社會領域合作,通過加強交流、提供援助、分享社會發展經驗,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為非洲經濟發展創造內生動力。
中非人文合作日益擴大。中非文化、媒體、科技、智庫和青年婦女交流全面深化,進一步促進中非民心相通,夯實了中非關係發展的基礎。
中非和平安全合作穩步拓展。中國在充分尊重非洲意願、不干涉內政、恪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基礎上,積極探索建設性參與非洲和平與安全事務。
放眼世界,新冠疫情仍持續蔓延。面對疫情嚴峻考驗,中非攜手應對,中非友誼得到新的昇華。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非中團結以及更加良好的多邊合作是我們贏得抗疫鬥爭的關鍵。”
北京外國語大學非洲學院院長李洪峯表示,非盟在促進中非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中非在合作領域和合作目標上進一步精準定位。非盟不僅為非洲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更為中非合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