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教授經常會被身邊的朋友問及選車的問題,其中尤以十萬級該選一輛什麼車作為家用代步最為頻繁。雖然該價位的家用車可選項眾多,但教授通常都會將朗逸、軒逸、伊蘭特這些合資老派選手作為首要推薦。
這些合資老炮也許不會在某一個方面給到你特別突出的用車體驗,但是綜合各方面表現均衡的它們,就是那個靠譜不容易出錯的選擇,而靠譜也是家用型消費者最為看重的特質。
只是最近教授身邊手握十來萬購車款想買一款家用車的朋友,都問起了有關奔騰B70的詳細信息。據他們初步瞭解過後,發現無論是造型、空間、配置、動力,奔騰B70都絲毫不弱於朗逸、軒逸這些合資老炮。
有見及此,教授就針對四款車型的核心技術、尺寸、配置、內外造型、做工用料進行全方位的對比。中德日韓四國家轎同場PK,看看究竟是老派合資更勝一籌,還是新派國產後來居上?
縱使不能説現如今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領先於全球,但那個核心技術被別人卡脖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同樣能搞。就正如決定了一款車型下限的平台,部分國產車已經握在自己手中。
三款合資選手都擁有一套技術到位且配套完備的平台。朗逸所應用的MQB平台是一種高效的生產方式,通過模塊化的應用,降低設計製造成本,通過更高級別車型科技配置的引入,實現新車的溢價。
而軒逸應用的則是CMF平台,能夠提高開發自由度,降低不同車型的開發成本和難度,而且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不過無論是MQB或是CMF平台其首要目標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至於伊蘭特和奔騰B70所用的第三代i-GMP平台和無限方程FMA架構,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對比MQB和CMF平台更具設計創新性、更具安全性、動力性能更優異。
而奔騰B70的無限方程FMA架構更是100%自主研發。採用一汽最新的FEEA2.0電子電氣架構,可以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斷給用户帶來新的功能和體驗。奔騰D-life5.0可以為用户提供豐富的、千人千面的服務。並且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E”環形車身的基礎上,集成了18項安全裝備和23項主動安全技術,為奔騰B70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底子。
誰説中國發動機不行?過往被看低一線的發動機層面,無限方程FMA架構同樣做出了有力的回應。奔騰B70搭載了自主研發同級頂格動力的第三代“智擎魔方”2.0T發動機,應用電控雙流道增壓器、兩段式VVL技術、米勒循環高效燃燒系統、雙流道高效增壓系統、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等核心技術。1250rpm扭矩即達到最大扭矩的80%,1500rpm-4500rpm可持續輸出峯值扭矩,堪稱同級最強芯。比起軒逸、朗逸、伊蘭特搭載的最高規格發動機,無論是排量、動力參數都要更優勝。
此外,智能控制系統更實現油耗降低13%,使用壽命大於30萬km。
而且奔騰B70還搭載曾榮獲中國心”2020年度十佳發動機,代號為CA4GB15TD的 1.5T發動機,熱效率高達39.06%,加之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輔助。對比軒逸、朗逸、伊蘭特的1.6L+CVT、1.5L+6AT、1.5L+CVT的動力總成,在油耗表現相當的情況下,動力性能更優異。不過軒逸和朗逸的動力總成勝在用户基數大,平順性和可靠性都是有不錯口碑的。
從核心技術來講,朗逸、軒逸的MQB平台和CMF平台就像它們的產品特性一樣中庸。而奔騰B70和伊蘭特所應用的平台會更符合當下追求先進的需求,如果在此基礎上還有更強的動力要求,那麼奔騰的2.0T發動機更能滿足你。
如果只看尺寸和定位,奔騰B70的中型車定位和4810*1840*1455mm的三圍尺寸,以及2800mm的軸距,對比三款緊湊型車定位的合資選手幾乎獲得全勝。尺寸參數越大所能提供給乘坐、載物的空間就越大,這是奔騰B70乃至國產車常用的降維打擊方法。
但中國消費者不會費心思分析車企背後降維打擊的玩法,他們只看實際呈現的效果。
而在實用性方面,軒逸是第一個掉隊的,不支持後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相比其餘三款車型,無法更靈活分配後排乘坐空間和後備廂載物空間的比例,只有單一的組合形式。
而朗逸和伊蘭特雖然均支持後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但缺少了奔騰B70配備的掀背式尾門。
掀背式尾門的作用不僅在於開啓時能吸引路人眼球,更在於其相比常規的尾門開啓方式,在儲物空間和拿取便利性方面都更具優勢。
總體而言,奔騰B70掀背尾門+支持後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的組合更能減少在裝載行李時顧此失彼的遺憾。
現如今,中國消費者對於汽車配置的要求已經不僅限於多,更會關注配置後續的實用性,會聯想到配置能否為往後的用車生活提供實質性幫助。
奔騰B70全系標配後駐車雷達、電動天窗、定速巡航、帶原廠互聯功能的12.3英寸大屏、隱藏式門把手,這些都是朗逸、軒逸、伊蘭特所不具備的,在配置齊全性方面優於朗逸、軒逸、伊蘭特。
不過有1説1,隱藏式門把手雖逼格夠高,但其實實用性和傳統門把手相差無幾,屬於耍酷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過配了,不要白不要。
還有就是既然配備了掀背尾門,卻全系都沒有配備電動開啓功能,有點美中不足。
而到了智能化方面,則是國產品牌的強項。比如奔騰B70的高配車型搭載的D-Life5.2物聯繫統,常規的車聯網、語音識別已經無法準確描述它。其語音識別率高達98%,普通話、方言都能聽懂,甚至還能自主學習瞭解車主的説話習慣。
此外更支持車輛遠程控制功能,寒冬可以提前打開車內空調製熱,炎夏可以提前打開車內空調製冷,避免冬夏不敢進車門的尷尬時刻。更甚之還能實現車家互聯,坐在車內可以通過車聯網控制家裏聯網的智能家居。
對比之下,朗逸車聯網全系缺失,語音操控僅支持多媒體系統和電話,彷彿就是上個時代的產物。
而支持車聯網、OTA升級的軒逸只能算中規中矩。
至於伊蘭特的第三代智能網聯平台,整合了智能車家互控、在線娛樂資訊等主流功能,算是跟上了時代主流。
但對比奔騰B70搭載的3D全息投影行車夥伴,還是缺少了一些人性温度,並且也沒有配備OTA升級功能。
而在輔助駕駛層面,奔騰B70搭載的 L2.5級別駕駛輔助,整合了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剎車、全速自適應巡航等先進系統,對比之下朗逸和軒逸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説是缺斤少兩,而伊蘭特與奔騰B70相比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多了疲勞駕駛提示,後者多了道路交通識別。
綜合來看,朗逸和軒逸的配置供給滿足基礎家用需求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想要更多進階配置,顯然奔騰B70和伊蘭特會是首選。而對比之下奔騰B70在智能化水平和伊蘭特不相伯仲的情況下,擁有更多的標配配置,會更加厚道。
設計是一門與心交流的學問,能夠觸動觀者的就是一個好設計。看着朗逸的大眾套娃,雖然被視為高級感的象徵,但是過於常規缺乏驚豔感,看久了難免產生視覺疲勞。
軒逸大尺寸的V-motion前臉確實吸睛,有小天籟的既視感,並且前臉還配備了主動進氣格柵,提高節能效果。只是進入車內彷彿是被打回原形。
而伊蘭特的感性設計和奔騰B70先鋒美學會是四者中最能討消費者喜好的造型。
只是相比伊蘭特過於鋒芒畢露,奔騰B70中級車尺寸自帶的沉穩氣質。
搭配溜背造型和繁天星大尺寸中網,並且使用大量的“性感曲面”,取代了傳統型線的設計,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會呈現不同的美感。
相比三款合資車的造型,奔騰B70可謂穩重與時尚兼備。
進入車內,作為與車內乘員長時間共處的區域,良好的內飾設計和做工會讓人心情愉悦。
朗逸還是沿用了一貫的套娃設計,並且沿襲了合資硬塑料開大會的套路,手感和新鮮感雙匱乏,優點是如果熟悉大眾系的車主上手難度大大降低。
軒逸的內飾造型則有點對不起外觀營造的時尚感,較為常規的造型與時尚外觀並非一脈相承,並且同樣繼承了十萬級合資車內裝以硬塑為主的“優點”。另外有一點還要提及,軒逸採用的是腳剎,前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適應。
至於伊蘭特和奔騰B70,同樣採用了時下主流的雙聯屏設計,視覺效果遠勝朗逸和軒逸。只是稍顯遺憾的是伊蘭特對用料還是有所保留,硬性材質佔據主導,質感稍欠。
相反做工用料一向是國產車的傳統優勢項目,奔騰B70使用了大面積軟性材質,基本上乘員身體所接觸的區域都被軟性材質覆蓋,並且還有鋼琴烤漆面板加以點綴,更顯質感。
如果説內外造型的美醜見仁見智,那麼內飾的用料和做工就是能用肉眼和雙手來辨認出優劣。而奔騰B70的內飾無論是看還是摸都比其餘三款合資車型,更能令乘員產生愉悦的情緒。
通過核心技術、尺寸、配置、內外造型、做工用料五大維度的詳細對比,最終奔騰B70以四星半的綜合得分成為本場最佳。
總結而言,雖然朗逸和軒逸都沒有表現明顯的過人之處,但均衡全面,讓人挑不出明顯毛病的產品力是朗逸和軒逸能夠成為合資標杆轎車代名詞的關鍵。並且如果你對動力無過高要求,屬於純純居家男,軒逸會是一個不錯選擇,如果想要德系品牌信仰,則可以選擇朗逸。
而換代後的伊蘭特,相比老款車型在智能化、造型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升級,也會是人們眼中一個不會錯的選擇。但從某種程度來講不會錯是一種將就的做法,如果有更好的選項,誰會不想選擇那個表現更好的呢?
而奔騰B70就是那個能給你更多,表現更好的更優之選,一直被看低一線的動力總成具備與合資標杆扳手腕的實力,1.5T和2.0T雙動力配置給予用户更多元的選擇。
而配置、空間這些國產車傳統優勢項則是繼續處於領先地位。國產轎車都做到這個份上,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