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19日開始投票。作為完善選舉制度後特區舉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此次選舉在貫徹“愛國者治港”同時,也展現出“五光十色”的特點,例如有多名“新港人”代表首次參選,已在香港生活20餘年的經濟學者洪雯是其中之一。在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洪雯表示,“新港人”在經濟上已是重要持份者,但政治參與較少。作為能夠溝通內港兩地的一批人,“新港人”應該站出來發揮自己的優勢。
出生於內地、目前在香港發展的“新港人”或“港漂”羣體已有數十萬,他們多集中於金融、科研、教育等行業,但此前鮮有人蔘加立法會選舉。在本屆立法會選舉中,“新港人”的身影多了起來,如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嶽衡、香港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吳池力,以及曾在特區中央政策組工作、目前任新世界發展公司研究主管的洪雯。
市民排隊等候投票(圖片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洪雯在採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過去“新港人”的社會參與,尤其是政治參與是比較弱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相當一部分人雖然在香港生活,但並沒有真正融入本地。例如在國際投行工作的人,其發揮的作用是連接內地與海外,並不需要了解香港本地的知識。
“我參加這次選舉,不單是為他們爭取什麼,而是想幫助他們融入本地”,洪雯説,2019年後,很多“新港人”都產生了“為香港做點什麼”的心態。這並非是他們有什麼利益訴求需要爭取,而是覺得既然有能夠溝通兩地的優勢,就應該為香港做些事。“我希望成為‘新港人’參政議政的案例,也有這種使命推動兩地加強溝通”。洪雯説。
基於“公心”而非“團體利益”,作為經濟學者同時也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的洪雯在此次選舉中提出“彌合兩個香港”的政綱,這一立場也是基於其在今年早些時候出版的專著《兩個香港的彌合之路》。洪雯將香港分成兩部分,“一號香港”集合了香港現階段的主要優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享受着經濟發展和國家崛起的紅利,是全球化下的贏家;“二號香港”則呈現產業空心化、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前景渺茫等情況。
洪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2019年的“修例風波”雖然存在政治、教育、媒體等多重因素影響,但經濟上的根源也是不容忽視的。過去多年中,香港發揮高端服務業優勢,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很多紅利,但從中受益的往往是精英階層,香港的短板被忽視了,普通老百姓並沒有分享到足夠多的利益。“這種經濟層面的撕裂加劇了政治層面的撕裂”,洪雯説。
洪雯同時表示,目前香港正在融入發展大局,“粵港灣大灣區”也在建設中,但其中一個現實是:不少本地普通大學生不具備前往內地參與競爭的能力、資源和社會網絡,因此在香港將優秀人才和優勢產業帶到內地的同時,也應該把本地需要的優勢產業帶回來,為本地創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這種情況下,香港年輕人不再需要離開家鄉,就可以感受到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這對爭取民心將會很有幫助。
提及本次參選的另一大原因,此前從未想過參選的洪雯認為是香港社會出現的變化。洪雯説,中央已經出手解決了政治上的問題,香港社會也開始聚焦經濟和民生問題。此前的立法會選舉更像是立場之爭,選民按照自己的立場投票。但在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候選人需要讓大家看到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的思路與方案。
洪雯認為,新一屆立法會將重新定位,以往行政立法對立的格局不會再出現,立法會也能真正發揮其輔助行政主導的作用。在監督特區政府的同時,立法會更要幫助特區政府制訂並實踐政策,形成發現並解決問題的合力。
環球時報-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趙覺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