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只是很多家長很迷惑,明明都是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甚至可能比別的父母,花費的時間更長,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和性格,都沒有別家孩子好呢?
一、姐妹倆的孩子,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搗蛋鬼
曉芹和曉彤是一對姐妹,兩人結婚時間差不多,曉彤生的是一個女兒,曉芹生的是一個兒子。兩人對待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曉彤總是限制女兒,給女兒定製了很多規則。
兩人帶着孩子會姥姥家的時候,小女孩在地上蹲一會,曉彤會讓女兒坐着。小女孩吃飯太慢了,曉彤會嚴厲的呵斥,讓女兒快一點吃!
可是看着姐姐家的兒子,活潑的在房裏到處走,幫姥姥姥爺洗菜,陪老人説説話,十分可愛。吃飯的時候雖然有點挑食,但是也能完成吃飯任務。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女孩總是比較強勢,什麼玩具都要搶着。男孩子反而讓着她,最後兩人在玩一個拼圖的時候,女孩子完成的速度沒有男孩子快,姥爺無意間誇獎了一下:我家外孫真聰明,拼得這麼快!
於是小女孩開始發脾氣了,一手將男孩子的拼圖掀了,並且用腳踩了好幾下。曉彤看着女兒又開始發脾氣了,氣得直接拽着孩子,大聲吼着要她道歉,不道歉就跪下!
男孩子哭了一會,看見妹妹被罵了,就不哭了,還説自己沒關係!讓姨媽不要打妹妹!
最後兩個孩子睡覺的時候,曉彤就問曉芹,是怎麼教育的孩子,為什麼他會這麼聽話呢?曉芹説,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其實是沒有用的!
二、李玫瑾説:低層次的父母,才會給孩子講道理!
李玫瑾作為育兒領域的專家,她曾經提出在孩子六歲以前,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根本就聽不懂!在孩子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的世界裏只有父母,他不懂什麼是感同身受,也不知道為別人着想。
總是和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説未必能理解,所以講了等於沒講。到了孩子六歲以後,能聽懂你的大道理,可是每天不停地在孩子的耳邊唸叨,孩子會覺得很煩躁,只是迫於壓力臣服。
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可能會偷偷的反抗,而且家長越不讓做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説,可能越有吸引力。
最後到了青春期,愛嘮叨的父母在這個時期,簡直就是打火機遇到了炸藥包,每天都要點燃幾十次。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嚴重,父母不停的管教,不停地嘮叨,對於孩子來説可能就是緊箍咒,他無時無刻都想拿下來。嚴重可能會有報復心理,父母不讓做的,一定要做,氣一氣父母。
三、聰明的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呢?
1. 和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成為朋友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就是告訴父母,需要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總是用規矩束縛着孩子,用家長的權威壓制着孩子,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霍思燕曾經參加節目的時候,她問嗯哼要不要把自己的玩具捐出去做公益。嗯哼想了一下,有點生氣不想捐,於是霍思燕要嗯哼去喝點水,冷靜一下。
冷靜下來的嗯哼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想法,説因為是自己喜歡的玩具,所以不想捐。媽媽也很平靜地和孩子商量,那我們去公益現場看看,你把玩具帶着,如果你不想捐我們再帶回來!
這樣平等的交流,讓嗯哼能慢慢地接受媽媽的提議,如果霍思燕直接給嗯哼擺出要做善事,要有善心這樣的大道理,沒有人生經歷的嗯哼根本就不可能理解。
2. 雙向溝通
和孩子溝通是一件難事,首先父母應該學會蹲下來,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和孩子溝通問題。孩子犯錯或者是表現優異,家長都應該重視,並且給予相應的懲罰或者是鼓勵,不要總是打罵孩子,情緒化的對待孩子。
3. 引導為主
孩子如果犯了錯誤,家長首先要嚴肅地告訴孩子,要承擔犯錯的後果。例如有一位小朋友在乘坐電梯回家的時候,將所有電梯按鍵都按了一遍,媽媽發現以後沒有説話。
而且在回家以後,準備好小禮物,帶着孩子一家一家的道歉。要求孩子承擔自己的錯誤,即使這個錯誤這麼小,父母還是不怕麻煩的讓孩子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