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呢?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家有吃有喝,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全都不缺,沒必要給,其實,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零花錢是他們一種客觀的、合理的需要,那麼到底什麼時候給合適呢?
案例樂樂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上週因為偷錢被媽媽打罵了一頓,而偷錢原因正是媽媽不給零花錢,他曾多次向媽媽要過,可是母親覺得他什麼都不缺,要錢做什麼,於是言辭拒絕了。
看到別的同學拿着錢自由地逛校園小賣部,而他只能乾巴巴望着,最終為了滿足心中的慾望,選擇偷。某天寫完作業,趁父母不注意,拿了錢包裏的五十塊錢,被媽媽發現後,他只好如實招來。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俗話説,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金錢觀和是非觀,長大後很可能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兒,而樂樂之所以偷錢,只是因為自己想要零花錢的慾望得不到滿足。
如果在孩子需要錢時,父母沒有及時滿足,等到孩子日後有錢了,就會肆意揮霍,缺少管理金錢的習慣,就好比一個人貧窮時吃不肉,當他富足時會天天吃肉,以滿足內心當初的匱乏感。
什麼時候給孩子零花錢最好?一般建議,當孩子上小學後給零花錢比較合適,此時孩子大約六七歲,是他們金錢意識的萌芽期,可以趁機培養他們的財商,學會合理地控制對金錢的慾望;另外,孩子上小學後的社交圈會擴大,需要有零花錢來滿足自我支配金錢的慾望和社交需要。
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之前,務必告知孩子外面售賣的物品必須通過錢才能買到,如果不給錢直接拿就是偷,並且平日裏可以教孩子認識錢幣的種類,並帶娃去超市看商品售價標籤,如何正確合理地購買物品,讓孩子自己嘗試拿着錢去購買玩具和零食,幾番嘗試過後,孩子會對花錢具備基本的概念,由此衍生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會使其購買慾提升。
當孩子擁有購買慾後,父母要讓孩子懂得自我節制,樹立邊界意識,萬不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對零花錢的需求,一定要讓他們做好慾望管理。比如每天、每週、每月給固定數量的錢,明確告知孩子,有些小物件可以即刻購買,但是想要大物件,就要學會攢錢,這個過程能培養他們控制自身慾望的能力,避免成為“購物狂”或者是過度依賴父母的金錢供給,長大後成為“啃老族”。
另外,給孩子零花錢時,要讓其明白有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不能不勞而獲,比如孩子做家務、考試考得很好,可以用零花錢作為獎勵,讓他們明白錢財要靠自身努力獲得,同時體諒父母掙錢的不容易。
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窮”有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亂花錢,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比如“咱傢什麼條件啊,你不能亂花錢”“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爸爸媽媽掙錢這麼辛苦,你要省着點花”等等,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錢花多了會產生愧疚感和慌亂感。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容易與別的孩子做對比,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害怕同伴看輕自己,不敢與之交朋友,變得越來越自卑。
如果父母總是以“家窮”作為拒絕孩子購買某東西的理由,會讓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放棄長遠利益,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對錢財格外敏感,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心變得拜金,或者利用某些不正規手段獲得錢財,走上一條錯誤的路。
總而言之,父母要合理滿足孩子對金錢的支配欲和購買慾,只有這樣才能讓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