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監測人員監測亞洲象。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提供
中新網昆明6月16日電 6月15日晚,雲南玉溪北移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和應急工作前線指揮部工作人員又度過一個不眠之夜。他們一直隨着亞洲象移動的路線“搬遷”。近一週來,由於亞洲象羣一直在易門縣十街彝族鄉迂迴活動,前線指揮部設在十街鄉政府所在地。
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集鎮,海拔1300米,近幾天氣温都在30度以上。如果不是關鍵路口停着的渣土車,集鎮看不出什麼異樣。
15日17點左右,象羣在下山覓食後,向峨山縣大龍潭鄉山口村方向移動。
23點30分,象羣進入了峨山縣大龍潭鄉山口村活動。
23點45分,由於山勢阻擋,無人機超出操控範圍,象羣在監測人員的紅外夜視儀屏幕上“消失”了。在省級指揮部的指導下,前線指揮部緊急運轉,要求易門、峨山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尋找大象蹤跡。空中和地面監測預警人員緊急轉場。每個監測點和卡點的工作人員都行動起來。
圖為監測到的象羣。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提供
16日2點14分,根據地面工作人員的信息,無人機再次捕捉到象羣正往十街鄉方向折返。
2點40分,象羣回到15日休息的甸末山,躺下睡覺。
4點07分,象羣起身在附近活動。
7點24分,象羣再次入眠。
9點,前線指揮部召開調度會,綜合協調組、監測預警組、投食引導組、安全防範組、助移工作組、現場管控組、宣傳工作組、損失補償組、綜合保障組等9個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就位,來自省級和玉溪市林草、應急、公安、森林消防、電力、交通,以及市、縣、鄉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目標都是——人象平安。
指揮部的大屏上,活動了一夜的象羣在樹多且地形平整的甸末山頂呼呼大睡。前線指揮部組織專家,根據山勢地形、森林河流、通道、地面農作物,結合象羣的日常習性,對下一步象羣的移動方向做出“研判”。“研判”是近日新聞稿件裏的熱詞,但“研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調度會一般會研判出兩到三條大象可能行進的路線。”指揮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研判的首要標準是人象安全。
10點,省市縣三級指揮部領導和專家到一線進行實地踏查,查看地形,更準確地研判大象下一步行進方向。接下來的時間,各個監測點的象羣圖像不斷傳回來,指揮部各環節工作有序推進。
前線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楊應勇告訴記者,指揮部分工合作,最重視的是值班值守,“要掌握好大象的基本行進路線,才能做好接下來的工作。”
圖為監測到的象羣。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提供
“沒有動吧?”白天進入指揮部的每一個人,第一個動作都是抬眼看大屏,知道大象在原位安睡才會安心。
16時,指揮部再次緊張起來。今天的第二次調度會召開,實地踏查的情況被帶到會上,再次對象羣遷移路線進行研判。
“看看這個點,山勢陡峭,大象下不來”。
“這個區域食物多,大象可能會去。”
“目前來看,‘吃飽’是大象最重要的訴求,這也是判斷大象行進線路的重要依據。”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劉紹宏介紹。
17時,專家預判,因為頭一晚大象跋涉距離長,吃食物時間短,下山時間可能會提前,指揮部將工作指令下達至村組、村幹部、網格員,要求做好應急準備。
一個不眠之夜又開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