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啥現在年輕人不敢生孩子,有位家長這樣説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綜合

“為啥現在年輕人不敢生孩子”這個話題瀏覽量過億,可見這個問題真真正正的戳在了網友們的心坎上。
恰好,我校有一個帶孩子來做語言矯正的90後母親,來了有半個月了,漸漸大家熟悉了,平時接送孩子的時候都會閒聊幾句。
她很後悔生下第二個孩子,老大是個女兒,在上小學一年級,老二4歲半是個男孩兒,屬於語言發育遲緩,在我們這裏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在生大女兒的時候,自己才24歲,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本打算兩邊老人都能幫着帶孩子,經濟上毫無壓力,可是孩子出生後,花銷真的很大,兩邊老人和自己在教育和撫養的觀念上矛盾太多,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得不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本來省吃儉用,還房貸壓力也不大,但是兩邊老人一直督促要個二胎,結果懷了二胎,耽誤了大女兒的早教,沒能上個好的小學,一直是個遺憾。
禍不單行,小兒子偏偏是個語言發育遲緩,連媽媽都不會叫,為了兒子的語言康復,不得不去外地尋找康復機構,在當地陪讀,租房子,生活成本、看護時間,康復費用等等,立刻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這兩年感覺老了十歲,不僅是生活壓力,還有精神壓力,都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家庭矛盾越來越多,為了孩子爭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感覺這個家庭快散了一樣。
想當初自己也是個全家寵的小公主,現在消費100元的化妝品都緊巴巴,捨不得。如果當初沒生這兩個孩子,可能生活會單調一些,無趣一些,但至少不會讓自己的生活產生天壤之別吧。
聯想到“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顯然這位媽媽説的只是一種特例,並不能成為主流原因。
奇葩説裏的辯手説:現在這代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了,思維觀念跳躍度極大,每個人可能都是獨生子女,甚至還有單親家庭經歷,大家對個人理想生活求的期望值,與父母一輩有很大的差異。
在上一代人眼裏可能顯得極度自私,可是這一代人不想被定義,更拒絕被束縛,早九晚五循規蹈矩的生活實在厭倦,這不僅是我們同齡女性的想法,很多男性也認同。
20多歲正是花開季節,自己還是個寶寶,在熱戀和恐婚中尚且猶豫不決,添丁進口繁衍下一代,簡直嚇死人了!
從孩子出生,生活就開始有了規律,作為父母必須按部就班的成為流水線上的計時工,為孩子打工,為家庭拼命,養老人,養小孩,壓力無處不在。
還有位辯手説:60年代,條件艱苦,為啥人口增長快,老人説既然攢不下錢,那就攢孩子吧,勞動力就是最大的財富。那個那年代,只要添個碗筷就行了,現在不一樣,從出生到上學,從大學畢業到就業,房貸、車貸、彩禮等等,從小管到老,一樣不能少。生養、生養,從生到養步步驚心。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尤其是90後、從小就是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對生活壓力感觸極深。
如果父母勸説將來老了怎麼辦?
國家的社會保險、養老產業,保障制度等等,早就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時代在變,一些傳統觀念也在變,這一代人不僅變得是經濟獨立,還有思想的獨立。變得獨立自主的好處之一是不會再為別人而活,為了結婚而結婚,因為父母催就倉促生了孩子。
很多人也不願意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在下一代重蹈覆轍。生活在不幸福、不開心家庭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大多數好像也沒有那麼的幸福,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是問題家長和問題家庭,孩子本無錯,只是生錯了家庭。
最後,無論年輕人選擇的是什麼,選擇的是怎樣的人生,沒有人可以去指責,每個人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已經足夠了。
有位學者分析説: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出生率就越低,孩子出生率低,比如西方國家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後,個性獨立,思想自由,享受物質、精神,缺乏家庭責任,不願為下一代付出。
同理,我們國家女性參與勞動比例世界第一,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又高,生育率沒有倒數第一已經不錯了。
對於這個謬論,只能用一個字回答“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