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假期第二天,大家都在哪裏度假呢?
在我國,5月份是去海邊遊玩的最佳時節,不冷不熱。去海邊必吃海鮮,然而最近秦皇島海洋和漁業局發佈最新預警,警告:假期去海邊不要食用海虹,嚴重會導致呼吸停止!
那麼,為什麼現在不能吃海虹呢?
為什麼最近不要吃海虹?
海虹一般指貽貝,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深受大眾喜愛。它主要由外殼、足、鰓、外套膜、性腺、閉殼肌、內臟團、胃腸道和消化腺組成。
貽貝是典型的濾食性雙殼貝類,會通過鰓的過濾攝取水中顆粒物和污染物,其中能夠被識別的雜質以假糞的形式被排出,而其他的粒子則會被送往消化系統中。
海洋微藻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夏秋季節(5、6、7、8月份),海域水温較高,適宜藻類生長。
但是貽貝極易攝食有毒藻類或與有毒藻類共生,導致體內蓄積毒素,形成貝類毒素。
染毒的貝類被人誤食用後,貝類毒素會在人體內迅速釋放而導致人中毒。據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發佈的預警:從3月下旬開始,海虹體內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逐漸升高,已超出安全限量標準2倍以上,因此,近期去海邊應儘量避免食用海虹。
貝類毒素吃了有什麼危害?
貝類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中危害較大者之一,貝類本身並不會產生毒素,而是由通過濾食產毒藻類,生物積累和放大轉化而成的。
根據人體中毒症狀,可分成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和健忘性貝類毒素等,目前這四類貝類毒素引發的中毒均無特效的治療藥物。
其中,麻痹性貝類毒素被認為是事故發生頻率最高、分佈最廣、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種。
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狀為:口唇、面部、脖子刺痛和麻痹,伴有頭暈、嘔吐、腹瀉等,嚴重者甚至窒息死亡。
由於無法通過顏色、氣味等外觀判斷貝類是否有毒素,且烹飪也不能完全破壞貝類毒素,因此食用貝類一定要注意。
還有哪些水產品食用時要注意?
近年來餐桌上常見的貝類產品如海螺、蛤蜊、牡蠣、扇貝等慮食性貝類都會富集此類毒素,為避免中毒,在食用時可以去除消化腺等內臟,且一次不宜吃過量。
水產品中魚膽不可食用,魚膽汁中還含有大量的其他有害物質,如組胺、 氫氰酸、膽酸等,這些物質經過人體器官肝、腎代謝後進入血液,引起腎臟組織和心肌損傷,由於魚膽代謝與人體腎臟器官緊密相關,魚膽中毒導致腎臟功能衰竭發生率也相對較高。
毛蚶、螺螄等可能會帶有各種致病性弧菌、甲肝病毒等,若不充分煮熟,輕者可引起食物中毒,嚴重者或可導致敗血症和神經系統疾病。
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1、購買貝類時,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2、海邊遊玩時撿拾的海鮮,安全隱患較大,不可食用;
3、高温可以殺死海產品中殘存細菌,因此要充分煮熟;
4、處理海鮮時應戴手套,以防止扎傷;
5、有傷口要注意做好保護措施,長時間暴露在海水中,有可能會感染創傷弧菌;
6、食用海鮮後如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狀,要立即就醫。
本文專家:劉晶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生物技術博士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