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嗝嗝在上海車展兜了一圈,腦子裏浮現出四個字:擁抱變化。

沒錯,這也是本屆車展的主題。

可能僅僅在幾年前,我們還在為電動車是否有未來而爭論不休,一些車展闢出一塊“電動車參展區”,當時的感覺非常新奇。但現在身處上海車展,你甚至會疑惑,自己參加的是不是上海國際電動車展。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電動車日益主流的另一個體現是,它開始成為傳統車企認定的發展方向。過去這些年,電動車只是傳統車企投入零星力量的“練手區”,為造車新勢力讓出了快速發展的空間。但現在不同了,傳統車企的電動車新品進入了大量上市的階段,全球頭部兩大車企之一的大眾,已經推出了全新開發的國產純電動車ID.4系列,更大型的ID.6也在本屆車展亮相,而豐田也一改對電動車的保守策略,在上海車展發佈了最新的純電產品平台TOYOTA bZ。

電動車的時代似乎真的來臨了。但是,有一個疑問。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嗝嗝上週剛完成了一次全程3800公里的自駕旅行,途中跨越三個省份,最多一天跑了1000公里。然而,除了在一些大城市外環高速能看到少量電動出租車和私家車外,在省際高速上似乎就沒見到過一輛電動車。在沿途加油站,倒是見到不少充電樁,但是也空在那裏。這種狀態不僅跟目前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不匹配,同時,不免也會在心裏為電動車的未來打上問號。

説好的高速充電,説好的超長續航,為啥真到上路的時候,人們還是有顧慮呢?

是否選購電動車,我們常會説,只要使用場景符合,電動車就能讓你滿意。但恰恰是這句話,決定了至少在當前,電動車還只能是燃油車的補充,又或者是政策限制下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為什麼這麼説呢?如果想全面替代燃油車,不能做到全場景適用肯定是不行的。就好像汽車替代馬車,不能説雖然我跑得比你快,但是請體諒一下我幹不了重活,下雨天也不能開,對吧。既然是進步,是迭代,那就不該讓消費者在使用體驗上做取捨。現在的電動車,處於這麼一個尷尬的境地: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這些錦上添花(嗝嗝是這麼認為的)的細節上登峯造極,在續航、補能這些關鍵問題上的推進速度卻如同擠牙膏。

這麼説也許不公平。在本次車展上,嗝嗝也看到,一些中高端電動車把續航推高到NEDC標準700公里以上,憑藉超級快充技術,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也成為了可能。相比當前的電動車,進步固然不小,但相比燃油車,體驗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作為圈內人,嗝嗝當然理解很多技術的推進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説,只有合不合適,沒有理不理解。如果上個高速還有顧慮,它怎麼可能全面取代燃油車?

嗝嗝的燃油車,同級中不算省油,但上高速按照限速開,續航能超過1000公里,氣温對續航幾乎沒有影響,加油站更是遍地都是,再次出發只要幾分鐘。我既不擔心上牌,也不缺那點油錢,要我擁抱變化?電動車你還得做得再好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9 字。

轉載請註明: 低燒生活|道理我都懂,但為啥高速上很少見到電動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