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幻想,自強自立,拜登若上台,對華或更強硬
距離美國大選的日子(11月3日)越來越近了,世界媒體也都聚焦美國大選活動的一舉一動。在拜登和特朗普參選以來,圍繞中國的政治熱議一直甚囂塵上。不過,無論從美國的長期對外政策看,還是從特朗普、拜登的競選言論看,無論誰當選,其對中國的政策都會趨於強硬。
特朗普對華強硬的態度自不必説,其在任內已做到“極致”,讓中美關係跌至歷史最低點。
我們來看看拜登的。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節目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做了一場專訪。主持人諾拉·奧唐納追問拜登:“哪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拜登的回答是:“從破壞我們的安全與盟友關係來説,目前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將決定中美之間是競爭對手,還是進入涉及軍事層面的更嚴重競爭。”
拜登此前曾説,在對華問題上,他的政府將“明確、堅定並始終如一地在中國給我們帶來深深的經濟、安全和人權方面的影響時進行回擊”。
他還強調,民主黨人並不認為中國的挑戰主要是軍事上的,儘管該黨會阻止並應對中國的行動,包括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和台灣周邊。
此外,拜登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的一篇題為“為什麼美國要再次領導世界”的文中稱,在亞太地區,他宣稱在其治下的美國將會進一步鞏固與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的聯盟關係,深化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的夥伴關係,在一個將決定美國未來的地區推進共同的價值觀,以此強化與北美和歐洲以外的朋友們的團結。
而一直以來,美國為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都在亞太地區加大自己的聯盟勢力。從拜登的言論看,如果拜登上台,其勢必會延用從奧巴馬時期至特朗普時代的亞太政策,而這對於中國來説,是絕對的不利。
由此可見,拜登的戰略方向是讓美國加強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統合民主聯盟的龐大資源來聯合“制華”。
另一方面,如果你稍微研究—下美國國會的工作就會發現,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就應對中國挑戰的國家戰略正在達成越來越多的共識。
本屆美國國會提出了360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其中12項在兩黨支持下成為法律。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的法案把重點放在與盟友和夥伴合作,加強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支持香港、新疆和西藏的人權上。就連共和黨和民主黨就上述議題單獨提出的議案也驚人地相似。
為什麼會有兩黨結盟?因為美國國會與民意是一致的。事實上,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最近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現在被認為是美國最大的外國挑戰者,持這一觀點的比例為54%;俄羅斯位居第二,以22%遠遠落後。調查顯示,在多邊主義、人權和安全政策上的共識多得驚人,國會兩黨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一致。
在對中國施壓方面,美國人分成兩派,一派是通過國際協議和規則向中國施壓,另一派是通過制裁等單邊工具向中國施壓,因此美國人對經濟政策的看法出現了較大分歧。雖然目前的經濟政策分歧仍在國會存在,但人們日益認識到,對華戰略需要包括兩黨支持多邊經濟競爭聯盟和大幅加強國內創新與供應鏈安全。兩黨都對在新興技術領域重返產業政策時代越來越感興趣。
這種對中國挑戰的共同認識導致國會中較獨立的團體開始趨同,這些團體過去一直把重點放在對華政策上。對於那些把注意力放在經濟民族主義、自由貿易、人權和軍事競爭上的國會議員,在以前你能夠把他們一一區分開來。現在,隨着中國構成的威脅變得具體化,大家有了共同的目的。
毋庸置疑,圍繞防務開支,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以及是否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問題,將出現分歧。但底線是,現在兩黨在—些問題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團結,因為需要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一道有效地與中國競爭,並捍衞美國的技術優勢和價值觀。
不過,拜登在對華問題上,也有與特朗普不同的地方。比如拜登將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斥為“魯莽”而且“有政治動機”,稱它懲罰了美國工人,激怒了我們的盟友,使美國的對手受益。
可以想見,如若拜登上台,其哪怕會有對中國温和的想法,其也會受到國會、民意的影響。所以,中國必須得拋棄美國對華採取政策的想法,必須自強自立,自己的國家強大了,任誰都不敢欺侮!(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