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有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總想狠狠地打他一頓,讓他好好長長記性。”

這是閨蜜最常説的一句話。用閨蜜的話説就是,雖然明明知道打人不對,可是眼看着自己苦口婆心地説了半天,孩子就是梗着脖子不聽話,總是忍不住上手教育。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等到真正地開始教育的時候,看着哭得撕心裂肺,像是要將母子情哭盡了的孩子,閨蜜也很害怕。生怕孩子開始記恨自己的冷漠。

可現實的情況卻説明,規模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等到過一會孩子就又開始黏着自己撒嬌。一副記吃不記打的模樣。讓人看不出孩子到底有沒有記恨自己。

孩子捱打後轉身就忘?知道真實原因的寶媽們眼圈紅了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帶着小組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內容正是孩子在捱打後的表現和心理的關係,最終得出的結論讓每個寶媽都紅了眼睛。

1)孩子尋求安全感的先天本能

《兒童心理學》指出,兒童形成的第一個親子關係,通常是在母親和孩子之間形成,這個關係非常重要。

這種關係從孩子還是胎兒的階段就自然形成了,並且在孩子的嬰兒和長大的過程中不斷被鞏固完善,當遇到危險或者被打後,孩子的第一想法就是到媽媽的身邊尋求安全感,這是寶寶的先天本能。

當孩子捱打後,一邊通過哭來發泄情緒的同時,也會下意識地向最親近的媽媽接近,尋找來自父母身上的安全感。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2)愛讓孩子無條件原諒媽媽

鮑爾比的依戀理論指出,孩子和父母的依戀關係就像是一種調節機制,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縫隙(比如父母打孩子),孩子會更容易出現不安,這種不安會讓孩子主動接近父母。

這也就是説,相比於父母,孩子其實更需要,更愛媽媽,他們更願意原諒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行為。正是因為有愛,孩子才會在捱打後無條件地原諒父母,反過來哄父母開心。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3)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

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經常捱打,孩子對於被打這件事就會習以為常,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見怪不怪了。能忍就忍忍,忍不了了哭一頓也就好了。

這樣的孩子無疑是令人心疼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父母的打罵。這種孩子雖然表現出來對父母的打罵渾不在意,其實是因為受到的傷害太多了,孩子選擇性採用遺忘這些傷害的方法來更好地保護自己。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在為“暴躁”的父母提供建議之前,首先了解一下父母打罵孩子的原因

1)來自父母的攀比心理

通過對打罵孩子的父母進行觀察不難發現,影響父母的情緒,導致父母做出打罵孩子行為的最直接心理其實就來自於父母內心的“攀比”。

面對孩子的不足和其他人的差距,父母內心的攀比心理會放大孩子的過錯,再加上性格上的沒有耐心,導致父母總是會忍不住通過打罵來教育孩子。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2)過高的期待

一些父母會將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全部傾注在孩子的身上,這種父母會對孩子有很大的期望,如果孩子不能做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也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的夢想也完了。”

這種落差就導致父母常常向孩子“拳腳相向”。

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的父母,這些教育孩子的點你們要清楚

1)父母不需要考核,但需要準備

老實講,大多數的父母其實並沒有起到父母應盡的責任。他們之所以稱為父母,其實正是鑽了父母不需要考核這個空子。在真正成為父母之前,父母應該為這個即將到來的職業做一定的準備:

“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和孩子溝通,溝通需要注意什麼。”這些不應該走一步看一步地逐漸摸索,應該提前就有準備。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2)不要對孩子有太高的期待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父母大可不必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和希望,變成壓力,重重地落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喜歡做事,同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做温暖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總得來説,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孩子捱打後的轉身就忘,並不是他們“記吃不記打”,而是“記愛不記打”。他們顯然更關心父母的愛,這種想法即使捱打後都從來沒有變化。

既然如此,父母與其打罵後糟心,何不在打罵前做一個講道理的温暖父母呢?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