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口氣看完三集,這部限制級英劇,刷新了我的三觀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1983年,英國倫敦。

一場駭人聽聞的案件曝光,警方在排水溝內搜尋出大量人體殘骸。

兇手身份很快被鎖定,是一位就業服務局的工作人員,

難以置信的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五年間連續殺害了15人——

《丹斯》

故事開始前,我先要申明下這是一部「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劇。

相較於以往影視題材中對待“連環殺人犯”的描寫常會集中於作案手法,以突出他們的殘暴、變態,《丹斯》將重心更多的放在“原因”。

究竟是什麼造就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他的殺人動機又是什麼?看完今天這篇推送,你的心中自會有了答案。

犯罪嫌疑人名為丹尼斯·尼爾森,他習慣稱自己為丹斯,故下文皆以“丹斯”代指。

在被逮捕時,他顯得尤為鎮定,好像事先預見到了這一場景。

面對警方的質問,他緩緩説出自己殺害的人數遠不止排水溝內發現的三具屍體,甚至還“貼心”建議警察去櫥櫃、牀底仔細檢查。

這對警方來説,無疑是個大工程。

若丹斯沒有説謊,那麼意味着將有15名受害人需要比對身份,確認屍體埋葬點。

可難搞的是,丹斯居然根本記不清他們的名字。

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癮君子,所以五年之間幾乎沒有人發現他們的失蹤。

而丹斯正是利用了他們居無定所的特性,先是假意熱情,邀請對方家中做客,為其提供食物、温牀。

當然,在此過程中,兩人也有過歡樂的難忘時光,可即便如此,在某個瞬間,丹斯還是下手了。

他會將被害人勒死,將他們沉溺水中,然後好好保存起來。

時不時便會“請”屍體出來陪伴自己看電視、吃飯、讀書,他會幻想對方若還在世會説些什麼。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賊變態?!我起初也這樣認為,可越往後看越覺得不對勁。

丹斯曾經是個警察。

至於為什麼轉行,是因為在停屍房“自W”被辭退了。

並且,他所殺的人清一色都是男性。

emmm……沒錯,丹斯是個十足的“戀屍癖”+“同性戀”。

對丹斯來説,第一次接觸到“死亡”是童年時期。

當時,最為親切的爺爺出海遭遇事故去世,人們抬回了他的屍體,小丹斯並不理解發生了什麼,只是那樣定定的看着棺材中爺爺的臉。

父母沒有給他解釋爺爺的死亡,卻告訴他爺爺是睡着了。

自此以後,丹斯便對“死亡”格外好奇,有時還會把自己裝扮成死人的模樣,看着鏡子中的自己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原本,世人皆認為丹斯會被判刑,結果他卻當庭拒絕承認有罪。

用他的話來説,殺人是既定事實,但當時殺人的不一定是正常的自己。

他的律師主張用“精神障礙”替丹斯洗脱罪名。

但,丹斯真的有精神病嗎?不一定。

雖然,他連續殘害十五人,且作案手法異於常人,與屍體交流的經歷看上去似乎也不正常。

可是,警方隨之發現,主動報案稱下水道堵塞的那個人就是丹斯,

也就是説,他是故意被警方逮捕的。

與他溝通的心理醫生表示,丹斯智商極高,具備超強的感受能力,善於隱藏情緒。

丹斯談吐清晰,邏輯思維敏捷,他甚至將自己殺人行為上升到了“救贖”,因為政府不作為,這些流浪漢就算不被殺,也會飢寒交迫,被生活逼死。

而在丹斯那裏,最起碼生前擁有一頓可口餐食以及温暖的牀鋪。

至於最後丹斯結局如何,我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

《丹斯》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了8.6,只有三集,且基本每一集維持在50分鐘左右,雖體量小,但內容豐富,沒有一點多餘劇情,環環相扣,看的很過癮。

劇中包含對於丹斯一步步走向“殺人魔”的心路歷程,而從歷史上真正的丹尼斯經歷來看,他也是從小缺少正確家庭引導,幾乎沒有感受過愛意,後來對於性取向的模糊認知又讓他深陷輿論壓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種扭曲人格。

他害怕被拋棄,所以在遇見喜歡的男人時就想方設法把他們留住,直至想到了“殺人”,孤獨的他通過與屍體對話這種方式排解鬱悶,哪怕他深知這是不可取的,仍無法控制自己。

報道“殺人犯”不難,難得是找到其形成的真實原因。

劇中還有幾處對當時政府與媒體的諷刺。

“他們只有死了,才會有人關注他們的困境,因為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公共安置來的太遲。”

“現在這種大片的,自以為是的公開譴責,大家不停地,反覆説着這件事,他們以此為樂,拿此消遣,利用我獲利。”

之所以推薦這部劇,是因為其中為我們傳達出的不止是“連環殺人犯”的可怕,而是一種警醒,很多錯誤本可以避免,卻被忽略。

孩子們的心智不應該被小看,成年人的苦楚也不該被無限放大。

總的來説,《丹斯》是近期比較值得一看的英劇,喜歡這類似劇的朋友可以追起來啦!

點贊是個好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