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呂岩松出席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該消息顯示,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岩松回京任職,任中宣部副部長。
公開資料顯示,呂岩松此前長期在媒體任職,曾擔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中
惟一倖存中國記者
呂岩松在人民日報社工作30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曾親歷1999年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
1998年2月,科索沃危機爆發,呂岩松是第一個被特許去戰地採訪的中國記者。當時他是人民日報社駐南斯拉夫記者站首席記者。
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導彈擊中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當時住在大使館的呂岩松攙着妻子,從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來,成為使館唯一倖存的中國記者,另三位中國記者邵雲環、許杏虎、朱穎在爆炸中犧牲。大使館遭襲15分鐘後,呂岩松第一個將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傳回國內,這也是全世界關於這個重大事件的第一個反應。為中央及時瞭解前方情況,迅速、正確地作出決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我國政府應對這一重大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
當天上午9時20分,《人民日報》網絡版最先發表了呂岩松目擊中國使館被炸的消息。
除了給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網絡版發稿外,呂岩松還為環球時報口述了一萬多字的稿子。這篇《我親歷中國使館被炸》是第一篇詳細描述中國使館被炸的稿件。他還發回8張現場照片。口述稿子時,他幾次泣不成聲。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曾在微博上發文回憶20年前的“炸館”經歷:1999年5月8日6時左右,胡錫進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他抓起電話,一個熟悉而絕望的聲音從聽筒裏傳來:“老胡!北約導彈擊中了中國使館!”電話是《人民日報》駐南聯盟記者呂岩松打來的,自北約3月24日炸南聯盟以來,呂岩松一直為《環球時報》一版撰寫獨家報道。
呂岩松第一個詳細報道了我使館被炸事件,第一個發回確認我三位記者為國捐軀的噩耗,第一個發回烈士的現場遺照,第一個準確報道北約使用了五枚導彈。
1999年5月,呂岩松被中宣部、人事部聯合授予“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1999年12月,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向呂岩松頒發"南斯拉夫之星勳章"。
《我親歷中國大使館被炸》
“我們來不及多想,出於一種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機、攝影包和海事衞星電話朝門口衝。”當時,也住在使館內的呂岩松死裏逃生。
事後證實,由於使館當時聯絡中斷,又忙於搶救工作,《人民日報》是第一消息源,而呂岩松在熊熊烈火中發出的消息,正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關於這個重大事件的第一個反應。呂岩松的果敢行動,為中央及時瞭解前方情況,迅速、正確地作出決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我國政府應對這一重大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
空降山西,多次部署宣傳工作
2019年,呂岩松“空降”山西,擔任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在山西工作期間,呂岩松曾多次就宣傳工作做出部署。
2019年11月,山西省新聞界頒獎報告會在太原舉行。當時,呂岩松出席。他説, 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堅守正確新聞志向,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
今年2月,山西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太原召開,呂岩松出席。他説,堅持和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全面領導,努力創作出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藝作品,推動山西文化藝術從“高原”不斷邁向新的“高峯”,為聚力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熔鑄轉型發展軟實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山西工作兩年多後,呂岩松重新回京。
呂岩松簡歷
呂岩松,男,漢族,1967年1月出生,黑龍江富裕人,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編輯。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1984—1985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習
1985—1989年,北京大學俄語系學習
1989—1991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助理編輯
1991—1993年,人民日報社駐俄羅斯記者站記者
1993—1996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編輯
1996—2000年,人民日報社駐南斯拉夫記者站首席記者
2000—2001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歐亞組副組長、遼寧記者站站長(副局級)
2001—2005年,人民日報社駐俄羅斯記者站首席記者(副局級待遇)
2005—2008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編輯、高級編輯(副局級待遇)
2008—2008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副主任
2008—2016年,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其間:2010.09—2011.01,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一班學習)
2016—2019.06,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際部主任
2019.06—2021.10,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21.12—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cqh綜合澎湃新聞、環球時報、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