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科是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隨着互聯網技術發展,傳媒行業走向深度融合,為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要面向國家需要、行業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式,加強與政府、企業的互動。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把“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探索大學、產業(媒體)與政府三方交叉相互影響、緊密合作又螺旋上升的“三螺旋”新關係,使得政府、高校、企業三者相互促進,合作共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根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適應新聞傳播業界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實踐導向,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作為“三螺旋”主體的高校,與媒體和政府協同整合資源,遵循新聞傳播學科和行業發展規律,大力提升改造現有課程並根據需要建設新課程,最終構建了一套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強化人文基礎、重構專業課程新結構(內容、技術、運營結合)、部校共建媒體實務課程的“四位一體”融媒體課程體系。
“雙強”+“雙能”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雙強”+“雙能”的標準為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有效地培養適應媒體深度融合需要的融媒體人才。
“雙強”是指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人文綜合素養和專業理論素養。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主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跨學科視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開設人文素質課程,使學生充分得到文化和文學的薰陶與滋養,樹立崇高的新聞理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
“雙能”是指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不侷限於單一的課程教學,而是從融媒體理念出發,開拓技能培訓、競賽交流等多種融媒體能力培養渠道,尋找更多的培養平台,把業界實踐融合進課堂教學內容。
政產學三方聯動育人
探索人才培養路徑
2019年5月,湖北省部校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工作全面啓動。這是在黨委宣傳部組織領導下,媒體與高校資源創新融合、培養人才的新舉措,旨在通過協同共建、強強聯合、相互借力,共同打造新聞傳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此為契機,深化人才培養共建工作,進一步推動政產學(政府、業界、高校)三方攜手聯動育人,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政治思想、業務能力素質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強化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師資保障,實現協同育人。
加大引進、培訓力度,進一步優化師資結構,提升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一方面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才,加大骨幹教師引進,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能力結構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另一方面,以特聘、兼職、項目合作的形式,將長期聘用和短期聘用相結合,廣泛吸引人才。
加強與媒體業界(報業集團、廣電傳媒、廣告傳播、新興互聯網公司等)的合作,使專業核心課程教師和媒體團隊教師結成聯盟,共建雙師教學團隊。繼續推動和鼓勵“雙師”“雙跨”、業界專家進課堂、教師去媒體一線掛職鍛鍊。
組建教學團隊,出台相關政策,對團隊建設要求、成員選拔、工作量計算以及考核評聘等方面給予進一步規定。同時,建立教學獎勵機制,對在課程改革有創新、教學研究有成果、人才培養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資助或獎勵。
在遵循新聞傳播學科和行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學校構建融媒體課程體系,創設省部校共建媒體實務課程。根據需要開設新課程,攜手各級融媒體中心,共建融媒體實務課程,從內容到技術到運營全方位發力。藉助高校資源,用專業知識模擬訓練和跨界交流來推動發展。
強化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為主導。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融合,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專業知識教育“三位一體”的新聞傳播育人體系。促進更新升級新聞傳播倫理、新聞職業精神、馬克思主義新聞論著選讀等課程,同時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新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活動。在課程中全面融入主流價值觀引領、專業理想與職業精神等教學內容,構築全媒體育人新陣地。
重構專業課程新結構,實質性推進新文科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深入推進一流本科教育。適應媒體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建設一批融媒體、跨學科的課程,如數據新聞、數字技術、智媒體運營等,內容涵蓋文理、文工交叉。多門學科融合交叉,打破專業壁壘,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課程實踐、項目實訓、行業實戰的“三實”訓練,注重實戰實訓,強化政產學聯合育人,以融媒體業務能力檢驗教學效果。
課程實踐是通過基於專業課程的主題實踐,把這一課程乃至前置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有機整合,融入多學科知識與理論的綜合運用與創新,完成特定的課程實踐作品,如微電影創作、視頻節目製作等,內容涉及多個學科知識的融合。項目實訓是教師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如對網絡輿情的監測與研判、網絡新聞評論等,帶領學生以參與項目的形式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融媒體制作與傳播及綜合應用能力等。行業實踐是將課堂實踐教學和學生第二課堂、專業大實習,與省市委網信辦、各級融媒體中心的合作有機結合,有計劃地將學生推向行業實戰環境中,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對接。
科學實施教學督導
健全課程質量保障體系
遵循“以人為本、過程控制、內外結合、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指導思想,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根據新聞傳播學科特點,從組織機構、政策和條件支持、管理與運行制度等方面保障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融合,使學生建立起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
充分調研、瞭解同類高校新聞傳播學科課程設置狀況,分不同層面召開校友、業界專家、教師、學生座談會,在此基礎上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加融媒體知識與技能課程的學分,提高實踐技能在課程中所佔的學分比例。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目的是及時發現並解決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保障各教學環節順利進行和培養方案的落實。過程監控可以矯正學生訓練過程,能夠確保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質量,並以此作為評價課程成果的核心。
完善信息反饋機制。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包括校內信息和校外信息採集與反饋,校內信息要特別注意學生思想、學習情況及對教學的意見。學院特別加強校外信息反饋系統的建設。信息來源包括媒體業界、用人單位、校友等,信息內容包括行業發展狀況、對人才的需求動向、對畢業生各方面素質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對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的建議等。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結合湖北省傳媒行業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依託部校共建,充分融合學校與媒體的優勢,以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作為突破口,強調政府、媒體和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合作關係。在具體的課程體系設置構建上,既響應政府要求,又結合學科前沿和媒體行業發展實際,因材施教,以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融媒體人才為最終目標,構建了富有特色的融媒體課程體系,使學校與行業對接、學生與媒體對接,將新聞傳播理論與全媒體環境、融媒體實踐結合起來,實現高校、媒體、政府三方聯動政、產、學的良性循環與螺旋互動。通過全新課程體系的調整與構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融媒體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實踐能力訓練成效顯著。(廣告)
(聶遠征 楊翠芳 蘆何秋)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