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期的《人生選擇題》中,陳喬恩面對人生起起落落的那份樂觀感染了我。
然而她卻説,自己小時候不喜歡跟人接觸,只喜歡跟小狗之類的動物在一起。
這位看似陽光快樂的女孩,內心深處始終有着一份自卑。
直至成為明星,陳喬恩也一直是話題女孩,她性格孤僻、脾氣壞、不喜歡社交。
從小到大,她過得獨立而堅強,但她的內心深處,卻一直期待有個可以讓她不堅強的人。
01缺愛的孩子,長大對愛情也缺乏安全感
在人生選擇題的芳華階段,陳喬恩被問及:
“
如果你出生在重男輕女的樊勝美式家庭,能接受嗎?
”
她微微一笑,坦然説:“我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啊。”
陳喬恩有個哥哥,母親對她和哥哥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她在上中學的時候,有次摔跤褲子上破了一個洞,央求媽媽給再買一條。
媽媽拒絕了她,給她褲子的破洞縫補了一下,就讓她接着穿。
一個花季的少女,穿着一條補着破洞的褲子,內心是有多難受和自卑呀。
是家裏經濟困難嗎?並不是。
陳喬恩的哥哥有好幾條類似定做的褲子,還是高腰、鑲金邊的那種時尚款式。
在這種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她從小對媽媽就有一種距離感,直到20歲都沒有跟媽媽牽過手。
所以,當她有可以選擇的機會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抗拒,她希望平行人生中的另一個自己,可以擁有很多的愛,成長出一個健全的人格。
因為缺少愛,所以渴望愛。
在幼小的陳喬恩心裏,自己不漂亮,也不優秀,只希望快快長大,有能力可以養活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然而
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明明喜歡對方,卻不知要怎樣表達。
在對愛情的第一需求中,陳喬恩想要的是陪伴,希望可以遇到一個讓自己卸下鎧甲,展露出柔軟一面的那個人。
她的內心始終缺少安全感,跟人相處時會下意識地保持距離,這也是在很多人眼裏,她看似冷漠的原因。
02缺乏安全感的人,用獨立掩蓋對愛的需求
知乎上有人問:小時候缺愛的人,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敏感、沒有安全感,感情總是受傷;
想要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從內心獲得肯定;
脾氣暴躁,愛擺一張臭臉,很少有開心的時候;
習慣與人保持距離,不敢輕易敞開心扉;
……
這個答案説到很多人的心坎裏,童年的傷,會伴隨一個人長大。
在《簡·愛》書中,簡從小失去父母,跟舅舅一家生活。
舅舅去世後,舅媽對她表現出不帶掩飾的厭煩,表姐弟們對她也是言語譏諷。
一次她躲在窗台看書,表弟跑進來找她,就因為她的應答聲太小,表弟揮起拳頭就要打她。
舅媽見她跟表弟打了起來,不問緣由將她關進了小黑屋,簡嚇壞了,昏昏沉沉發起了高燒。
正是童年的這些痛苦經歷,讓她變得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總能比別人更吃苦,也更努力學習。
但當她長大,遇到深愛的羅切斯特先生時,卻有一種深深的自卑,不敢相信自己可以獲得他的愛。
於是她把愛深埋在心裏,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工作上,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內心受着怎樣的煎熬。
愛一個人,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去爭取。
在心理學上,將這樣的情感稱之為“矛盾依戀”,是一種既期待被愛,又反抗與之接觸的矛盾心理。
這樣的心理,跟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孩子內心最親近的人,如果自身的情緒不穩定,也會阻止孩子情緒穩定性的形成。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情緒會經常多變,愛情中的親密關係,讓她感到這一刻是有希望的,而又擔心下一刻親密關係會失去。
就如陳喬恩在被問及:“如果男朋友突然消失這麼辦?”
她毫不猶豫地説:“那就別回來了!”
與其説她霸道,不如説是她對愛情的依戀。
愛是鎧甲,也是軟肋。
只有無條件的包容和陪伴,才能打開愛的心門,當有一天遇到真愛時,她們也許就會放下內心的防備,釋放自己的柔軟。
03接受不完美,才能給愛贏得更多的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
追求生活的意義能給我們帶來最長久的快樂。
陳喬恩在回憶成長經歷時説:
“在很多時候,一年300天在劇組拍戲,晚上回到賓館感覺很落寞,心是空的,就像自己沒有根。”
這些空虛感也讓她變得脾氣暴躁,喜怒無常,不招人待見。
在拍攝《王子變青蛙》時,明道就因為陳喬恩脾氣差,坦言很不爽她。
多年以後,陳喬恩才明白,自己身上的孤僻和壞脾氣,跟自己的童年有很大關係。
然而拒絕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化解之道是接受。
接受自己的過去與不完美,才能在心中騰出愛的空間
。
她可以接受自己一夜禿頂,帶個假髮就行了;
也能接受暴胖50斤,多鍛鍊就可以減肥;
甚至能接受結婚後遇到真愛,大膽追求就是。
……
接受人生不完美的陳喬恩,變得簡單而快樂。
就在前段時間,她遇到了自己的真愛艾倫,雖然很多粉絲吐槽艾倫不夠完美,配不上優秀的陳喬恩。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生本就不完美,遵從內心選擇就是最好的答案
。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完美人生,只有勇敢去經歷,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嚐到箇中滋味。
就像《大魚海棠》裏説的:
我們這一生很短暫,不妨大膽一點,去攀一座山,追一個夢,愛一個人。
只要你不抗拒,勇敢去愛,生活就不會辜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