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如何建立自己的種子庫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説起歐洲的種子庫,許多人會想到挪威北極永久凍土深處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這座冰封地窖存放着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不過,歐洲種子庫最多、種子產業化做得最好的國家,則要屬德國。

“德國種子產業已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已經發展成種子收集、研發和出口為一體的種子大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塞爾法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德國不僅掌握着全球數十萬種生物種子,還向全球出售玉米、甜菜、飼草、穀物、馬鈴薯、草坪、花卉等種子。

為了發展種子產業,德國2009年就在聯邦農業部、聯邦經濟部的資助下,成立一個“糧食和農業野生植物基因庫”,該網絡主要有三類成員:一是在柏林等地的植物園內設立種子庫,每個植物園關注德國某一個區域的種子,其中許多屬於稀有和瀕危物種;二是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等擁有農業院系的大學,以及位於黑森州的德國種子研究所等獨立研究機構,重點任務是收集和儲存全球各地的種子進行優化研究,他們也擔負起發出“種子預警”的任務。

今年8月,德國黑森州、巴伐利亞州等地一些德國人收到了來自中國的不明種子包裹。包裝上有中國公司的名字,還有英文“請給我5個星”的字樣。專家分析,這是亞馬遜中國網商的一種“刷屏廣告”行為。儘管如此,德國種子研究所仍發出預警,所有收到種子的人立即把包裹銷燬掉,還特別提醒要扔到普通垃圾桶裏,千萬不要丟進生物垃圾桶,因為種子中可能攜帶細菌、病毒等危險病原體。而各地“種子警察”(政府部門管理種子安全的工作人員)還逐户查訪收到種子包裹的德國人。

第三類是德國的大型種子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包含兩類:第一類以德國科沃施種業公司為代表的從事商品種子經營,並已發展成研究、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種子專業公司。科沃施擁有2000多名員工,是德國最大、實力最強的獨立種子公司,主營玉米、甜菜種子,兼營牧草、穀物、馬鈴薯、蔬菜和花卉種子;第二類則是全球最大的種子企業拜耳集團這樣的全球企業,該公司除了聚焦油菜、水稻、棉花和蔬菜等四種關鍵作物外,還有大豆等。拜耳每年投資30多億歐元用於生物技術和種子業務的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給農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不僅包括種子等產品,還包括技術和服務。

“這一網絡旨在保護德國的種子資源,以及收集和儲存全球的種子樣本,研究和優化種子資源。”塞爾法爾特説,像德國目前本地重點種子有6000多種,對這些種子的某些病原體和抵抗力等研究,將直接影響德國農業發展。

塞爾法爾特表示,德國建立種子庫網絡,收集和儲存只是基礎建設一部分,還有一項重大的任務就是培育優良品種。德國的種子庫和種子公司非常重視新品種研究開發,一般將其預算或銷售收入的10%-25%左右投資於研究和開發領域。

其次,種子庫、種子公司要與各地上萬農場進行合作。種子庫、種子公司負責提供原種,負責從播種到收穫生產過程的技術指導,農場則負責提供種子繁殖、生產操作和田間管理等。

近來,德國哥廷根大學等農業機構和育種者還推出一個“開源種子庫”,提供新的西紅柿和小麥品種。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些新的開源西紅柿和小麥品種,進行新的試驗和改良,但不能設置植物品種保護或者申請專利。這類似於谷歌的開源項目,其實就是“種子共享”,全球各地育種者一起培育新品種,提升種子質量,造福全球農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3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如何建立自己的種子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