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2月7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議員們在國會大廈外的台階上進行默哀儀式,悼念90萬名因新冠肺炎疫情去世的美國人。 新華社/路透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韋宗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龔 婷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王 鵬
近日,美國國會下屬美國政府問責局發佈報告稱,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包括美國衞生與公共服務部在內的多個美國政府部門存在“重大的持續性缺陷”。
該報告指出,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在多個領域的準備和響應工作中存在五大缺陷:為聯邦政府、州政府、非政府合作伙伴等建立的角色和責任不夠明確;收集的疫情數據不夠完整全面;與主要合作伙伴和公眾進行的溝通不夠清晰一致;透明度不足且問責制度存在問題;對關鍵合作伙伴的能力和侷限性瞭解不足。此外,該報告還向美國財政部、農業部等多個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專家分析認為,從該報告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抗疫能力存在明顯短板。
美國政府抗疫表現如何?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2月17日下午6時,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78257062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930247例。
美國廣播公司網站刊文稱,儘管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體系,其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卻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並且真實的死亡病例數很可能遠遠大於統計數據。美聯社也指出,美國統計和報告每日新增病例數及升降情況的方法一直被視為“有瑕疵”,部分原因是這類數據主要包含經實驗室檢測確診的病例,而真實感染病例數恐怕要高好幾倍。
韋宗友: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拜登政府雖然對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有所強化,但實際上,至少從2021年聖誕節之後,相關舉措形同虛設。即便是一些政府官員,在公共場合也並未嚴格執行防疫措施,民眾大規模聚集更是有增無減。
同時,美國疫情暴發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層面始終沒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疫情跟蹤和篩查機制,無法做到精準防控,這是導致美國國內疫情一波接一波擴散的原因之一。
此外,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在防疫時都未真正把重點放在科學上,而是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來做出政策決定。美國疫情失控到如今的程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某些政客缺乏政治擔當,只為自己的選票和政情考慮,無視民眾的生命健康。
龔 婷:美國政府問責局近日發佈的報告,是該機構評估美國聯邦政府部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表現的第9份報告,指出了聯邦政府部門在多方面暴露的能力缺陷。
例如,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和營養服務局負責管理多個聯邦營養援助計劃,然而未能制定緊急情況下的營養援助計劃,也未能向州和地方機構提供足夠援助;美國財政部負責管理“緊急租賃援助計劃”,該計劃旨在幫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力支付租金、水電費或其他費用的租户,但這項工作存在審查流程缺陷、工作效率較低等多重問題;美國國家税務局在處理企業税收減免返款時,耗時過長,截至2021年11月,平均耗時高達165天,遠超《國內税收法典》和“關懷法案”所規定的90天期限。此外,美國政府問責局2007財年以來就衞生與公共服務部領導和協調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提出115項改進建議,但後者仍未落實的改進項目高達72項。
王 鵬:美國政府頂層缺乏推進政策落地執行的能力。儘管相較特朗普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拜登政府出台了一些有關抗疫的政策措施,但政令從白宮到各州、各行業,再到基層,存在一個傳導、執行的鏈條。可以看到,拜登政府上台後,在共和、民主兩黨黨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下,很難形成如臂使指、有令必行的政策執行鏈。
抗疫不力暴露哪些“美式痼疾”?
疫情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美國政治極化、制度失靈、社會撕裂等諸多問題。《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分散的權力體制,使得拜登政府在推行計劃的過程中左右掣肘,受到來自各方勢力的牽制。比如,“強制疫苗令”被最高法院禁止,“打擊虛假信息”的呼籲也遭到共和黨人的反對。種種力量的反覆拉扯,為新冠病毒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可乘之機。
《今日美國》於2021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3/4的受訪者認為,政治分歧導致美國政府對公共衞生危機和經濟蕭條應對不力。同時,越來越多美國民眾認為,政治極化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頑疾,正在嚴重削弱美國政府對重大事項的處理能力。
龔 婷:拜登政府在美國深陷疫情危機時上台,將抗疫作為其執政的緊急和關鍵事項。在競選期間,拜登曾批評特朗普政府的抗疫是“歷史性失敗”。然而,拜登就職美國總統之後,美國政府的抗疫表現並無明顯改善。自2021年1月至今,美國不僅在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和病亡人數上一直高居全球榜首,而且又經歷了兩次疫情高峯。當前,最新一輪疫情高峯仍看不到拐點。
美國一直標榜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以及聯邦和地方分權的所謂“優越性”,然而所謂“分權”已經異化為“分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美國政府往往缺乏統一、有效的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部門與部門之間、聯邦和地方之間各自為政、相互掣肘甚至推諉,低效成了常態,更難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近年來,民粹主義興起乃至氾濫,成為美西方政治的突出特點之一,更進一步催生反智主義。美國應對疫情時所暴露出的種種亂象,例如反對佩戴口罩、反對接種疫苗、堅持社交聚集等,都是民粹主義和反智主義的集中體現。這種亂象往往打着“民主”的旗號,試圖自證其“合法性”,實質則進一步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根源性痼疾。
韋宗友:美國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另一面,是相互牽絆、相互掣肘,導致行政部門出台的抗疫政策往往在國會遭到來自共和黨議員的反對,無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同時,美國兩黨內鬥激烈,為了各自利益,將疫情政治化,把疫情作為兩黨鬥爭的工具,嚴重影響美國抗疫進程。兩黨圍繞疫情相互扯皮,也導致越來越多美國民眾對某些政客的言行日益不信任,對國內疫情擴散深感失望,進而對聯邦政府或州政府出台的接種疫苗、居家隔離等措施採取不配合態度。
王 鵬:美國政府抗疫不力,暴露出美國政治體制存在的兩方面問題:一是從白宮決策層到各州的決策執行鏈乏力;二是兩黨黨爭干預政策執行,在野黨為了自身政治利益,實施干擾,從而使任何有可能給執政黨帶來“業績”的政策不能得到有效實施。
美國給全球抗疫進程帶來哪些阻力?
美國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醫療資源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但其新冠確診病例數和病亡人數均高居全球第一,這一巨大反差令人唏噓。美媒評論稱,美國抗疫失敗嚴重拖了全球抗疫進程的後腿。
更糟糕的是,淪為“最大抗疫失敗國”的美國,沒有反躬自省,反而沉迷於“甩鍋”、推責,甚至動輒對別國指手畫腳,成為全球抗疫合作的“絆腳石”。
韋宗友:病毒不分國界,抗擊疫情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醫療資源和科技實力都非常雄厚的國家,美國理應站出來承擔更多責任,與世界各國一同應對挑戰,然而美國並未做到。不僅如此,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美國政府持續“甩鍋”,導致國際社會始終無法形成協調一致的抗疫合作機制。同時,美國政府一度施壓世界衞生組織,使該組織在發揮作用時面臨重重阻力。美國的種種行徑惡化了國家之間的關係,導致以鄰為壑的狹隘政策時有出現,破壞全球抗疫合力。如今,美國疫情持續蔓延,不僅對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脅,而且也將影響全球生產和經濟活動,給世界經濟復甦造成巨大阻礙。
龔 婷:出於國內政治目的,美國政府慣於“甩鍋”,潑他國髒水,以期轉移矛盾,掩蓋自身抗疫不力的事實,大搞“溯源恐怖主義”就是其非常惡劣的表現之一。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一直炒作所謂“病毒溯源”,無視本土早在2019年12月就出現新冠病毒的科學證據,大肆鼓譟所謂“病毒溯源”,混淆國際輿論。在這一過程中,美國還頻頻針對反對“實驗室泄漏論”的科學界人士進行政治打壓。此外,美國開展的所謂“抗疫合作”,實質是換湯不換藥的“美國優先”。例如,美國高調對外開展所謂“疫苗援助”,實際是在美國國內囤積了足夠疫苗後的一場“政治秀”。全球抗疫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同努力,而美國的所作所為與此背道而馳。
王 鵬:美國的“甩鍋”做法使國際社會無法形成有力有效的抗疫合作機制。現在,美國自身無力也無心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領導力,但又不允許其他國家發揮積極作用,處處作梗使壞,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全球合作,產生嚴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