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際分析與文獻研究所網站2月26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的文章,題為《慕尼黑2021》,全文摘編如下:
自1963年以來,“國際社會”,即基本上由西方世界主要國家組成的圈子,一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這個論壇研究安全領域目前和未來的挑戰。正如其現任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坦言,慕尼黑安全會議是一個屬於“美國和歐洲”的活動,旨在為其政治和安全議程“把脈”。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首次通過線上方式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會議之前,拜登與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外交負責人預先進行了對話,旨在為宣佈重新打造在特朗普任內遭到侵蝕的跨大西洋關係鋪平道路。
拜登宣佈美國重返與歐洲的合作立場,並將全面致力於北約事務,這使與歐洲的合作成為他首次重要國際演講的重點。然而,這次會議真正重要的信號是,歐洲對拜登這次講話的反響比較冷淡,這可能是西方陣營的戰略共識已出現不可挽回的破裂的一種體現。從很大程度上來説,這種戰略共識是被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在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等問題上的立場分歧所打破的。因此,這次會議遠沒能促成團結,而是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並顯露出了最終可能爆發的危機的輪廓。
跨大西洋關係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支柱之一,並顯然有助於確保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特朗普在任期內製造的摩擦和不確定性使歐洲與美國在這一原則問題上的共識出現了裂痕。跨大西洋關係可以被修復嗎?為了獲得歐洲的支持,華盛頓的戰略以誇大威脅為基礎,無論是在貿易、核電,還是在恐怖威脅等問題上。
歐盟與中國存在分歧。不過儘管雙方承認這一點,但最近它們顯然已承諾加強彼此之間的全方位對話與合作,並倡導多邊主義,以應對它們認為必須賦予更大重要性的全球挑戰。
我們應該考慮哪些要素?首先,中國的全球性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正在引發國際力量平衡的重大變化。第二,歐盟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有自己的利益和戰略。第三,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強大。第四,全球議程的緊迫性要求各方立即在關鍵問題上合作。
歷史不能倒退。在當前形勢下,當諸如全球公共衞生或氣候變化之類的緊急事務敲響世界各國領導人尋求合作和共同解決方案的大門時,並沒有必要去誇大威脅的程度。因此,在過去的陰影重新出現的基礎上炮製新冷戰的想法,無異於忽略掉本世紀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而正是這些挑戰構成了所有緊急情況中的最大威脅。
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市場。歐盟可以在中國獲得美國無法提供的發展前景。對於許多人來説,歐亞合作才是未來。
美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已經處於落後地位。因此,美國必須克服自身的保護主義衝動。它一直將這種衝動強加於其他國家,以便為其跨國企業開闢道路。也就是説,美國需要消除影響其盟友的關税、貿易、投資、資本和技術壁壘,還要恢復目前因其阻撓而中斷的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在這些問題上,歐盟立場與中國立場的距離比與美國的更近。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