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吉利就沒有一口吞掉沃爾沃的打算。在很久之前,李書福被問到“你憑什麼收購沃爾沃?”的時候,他的回答就是“我除了膽兒(大)什麼都沒有。”很顯然,李書福賭贏了,收購沃爾沃之後不僅解決了沃爾沃的困局,也讓吉利得到了一個向上發展的籌碼,這兩年成立的領克品牌,雖不説大獲成功,但也證明了中式豪華“借雞下蛋”的可行性。
日前,沃爾沃汽車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宣佈:雙方達成最佳合併方案,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實現戰略目標的同時,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在汽車新四化方面深化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真正實現業務整合的最大價值,強化科技優勢,持續引領行業變革。
不得不説新聞稿裏這段話還是很有意思的,解釋解釋什麼叫做“最佳合併方案”,其實就是不合並,或者説合而不併。所以,那些調侃“吉沃”品牌出現的朋友們可以歇一歇了。
那麼根據公告內容,我們得出一段大家都能明白的話:雙方保持品牌獨立,成立新公司,共享部分技術和供應鏈,降低新技術研發成本,主要針對智能化和新能源領域。
那麼雙方的真實意圖都有哪些呢?
先來説吉利,前些年吉利控股一直在給沃爾沃輸血,它才能保證自身在市場佔有率不足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在技術上不會落後。説白了,沃爾沃能活到今天,很大因素也是背後有吉利一直幫它續命。但長此以往解決不了沃爾沃產品缺乏競爭力的根本問題,所以吉利想借此機會,讓沃爾沃從真正意義上和吉利共享動力技術。
二來,科創板也是吉利急於合併的原因之一。未來汽車市場發展趨勢並不明朗,市場縮水的情況下,研發進度不能耽擱,那麼在資本市場多一道門路,在競爭中就多一個優勢。關於這一點我們看吉利的行動就可以了。
再來説沃爾沃,儘管吉利曾經把它從鬼門關救了回來,但小眾的市場地位,使得它在車市寒潮來臨時舉步維艱。其它豪華品牌,都卯足了勁兒開發自動駕駛、新能源、車聯網,但是沃爾沃這邊雖然有紮實的技術積累,但是這個差距會在未來幾年快速縮短,甚至被之前落後的品牌趕超。沃爾沃方面也對外表示過企業上升動力不可減弱。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對吉利進一步妥協,如果不能給吉利帶來更多價值,那麼沃爾沃也可能再次步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如此一來呢,就形成了新的局面,一個擅長出貨,另一個擅長悶頭搞研發。這樣不僅減輕了沃爾沃的負擔,也能保持技術競爭力不敗於時代。
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對吉利來説幾乎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對沃爾沃來説可能會出現品牌做低的狀況,但是本身沃爾沃這個牌子在豪華陣營已經很難再掀起浪花了,再低還能低到哪裏去呢?至於有人擔心沃爾沃會不會被踢出豪華陣營,我認為那倒不至於,大眾和奧迪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而且,奧迪如今在豪華市場上非常受消費者歡迎,儘管常常遭到奔馳寶馬的鄙視……
另外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容錯率變低,沃爾沃這個品牌雖然賣出去的車沒多少,但是出現問題還是積極召回的。但是,一旦吉利沃爾沃雙方大範圍共享技術、開發平台、共享供應鏈,也就意味着,未來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會造車高額成本的善後費用。同樣有大眾奧迪的前車之鑑。當然了,這和研發方面省去的成本相比,也不算什麼事兒了。
最後就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以後吉利和沃爾沃的車還能買嗎?
坦白來説,這次“合併”對兩個品牌旗下產品現階段沒有任何影響,這更像是為5年後準備的一項戰略調整。當然了,以吉利的調性肯定會在這個方面加大營銷力度,但是車是啥樣它還是啥樣,真要看到影響那也是2023年之後了。所以,目前來説該怎麼消費就怎麼消費。沃爾沃的車主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車子是不是會貶值怎樣,如果兩個品牌在合作中不穿一條褲子,保不齊你現在的沃爾沃還有升值的空間,當然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