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外長特別會議3月2日召開,東盟外長們與緬甸軍方任命的外長就緬甸局勢進行了視頻交流。會後,發表了“東盟外長特別會議主席聲明”,重申東盟任何成員國的政治穩定對建立共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的東盟共同體至關重要。聲明還呼籲緬甸各方保持克制,避免煽動造成進一步暴力活動,按照緬甸人的利益和生活方式,尋求和平解決方案,採取建設性對話與務實和解的路徑。
與西方社會對緬甸變局採取揮舞大棒的方式不同,東盟則按照《東盟憲章》的原則和宗旨,對緬甸變局採取建設性、務實的對話策略,無疑這對緬甸局勢朝着恢復正常秩序方向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按照東盟的計劃,2025年東盟將建成東盟共同體,即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緬甸的變局與東盟共同體建設密切相關,涉及東盟自身的整體利益。如果緬甸的局勢得不到有效控制,那麼緬甸的變局將影響東盟與國際社會的和諧相處;制約緬甸的經濟發展,將進一步加大東盟內部經濟發展鴻溝,不利於東盟均衡發展;阻礙東盟建設和諧包容社會,進一步削弱東盟共同體意識。而東盟建設性介入緬甸變局將有助於推進東盟自身的一體化進程。
作為東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緬甸是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約6000萬,曾是東南亞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緬甸地處東亞到南亞,太平洋到印度洋重要陸上通道,地緣位置十分重要。1997年7月,東盟不顧西方社會的強烈反對,將緬甸納入東盟懷抱,體現東盟對緬甸分量的看重。
緬甸加入東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增加了東盟的整體實力,實現了“大東盟”的夢想;另一方面,面對西方的制裁,處於政治轉型之中的緬甸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東盟一個“包袱”。經過二十多年東盟與緬甸的良性互動,緬甸政治轉型不斷向前推進,“投資窪地”效益逐漸成為東盟一體化的增長點。
回顧東盟與緬甸打交道的方式,更多是一種“大家庭式”。首先是內外有別,即家裏的矛盾不對外宣揚,採取內部溝通方式;其次是協商一致,對於雙方存在的分歧點,採取擱置辦法,不強制一方必須認同另一方的觀點,尋找各自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再次是非正式,即對於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採取非正式對話,雙方商討建設性解決方案,體現一種靈活性和務實性。這體現了東盟特色與傳統。
目前來看,緬甸對立雙方缺乏妥協、和解的空間,這給東盟建設性介入提供了窗口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今天的緬甸變局是各種國內矛盾累積激化的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以解決,需要以時間換空間,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根據緬甸人民的利益與意願破解當前的困局。
縱觀東盟發展歷程,柬埔寨和平進程,泰國和柬埔寨邊境衝突以及南海的和平穩定等方面,東盟作為一個重要地區合作機制平台,發揮着管控、協調和穩定等多方面的作用,並進一步維護了東盟的團結以及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總之,面對複雜多變的緬甸變局,西方一味地施壓或制裁,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甚至可能使得局勢變得難以控制。國際社會應該多一點耐心,多傾聽各方聲音,尤其要充分發揮東盟的建設性作用,使得緬甸局勢不斷降温,朝着正常軌道方向發展。(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