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幸福丨市民觀察員楊小卜:“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2月18日上午,成都市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動員大會舉行。現場,首批市民觀察員被頒發榮譽聘書,他們將為成都實施“十大工程”提供常態化的觀察、監督和建言工作。
成為首批市民觀察員的身份,對於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景觀院副院長楊小卜來説,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他看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攻堅的重要抓手,是一個相互關聯的體系。一方面,體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站位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也切實服務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根本目的,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體現。”
楊小卜
“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計劃”和“建設全齡友好包容型社會”是楊小卜重點關注的幾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是一個城市最基本的考核,公共服務體現了政府短期與長期、局部與全局的統籌決策能力,全年齡友好社會建設則是政府作為再分配主體對公平正義的擔當。”
作為一名市民觀察員,楊小卜眼中的“成都幸福”,體現在各個層面。
“成都擁有2300多年的歷史底藴和文脈,所形成的煙火氣,是歷史的,更是人民的。”在他看來,“成都這份煙火氣不僅獨特,還非常接地氣。”
包容性是楊小卜提到的第二個關鍵詞。“從歷史來看,成都是一個移民城市,是多元包容的。而在當下,成都的包容性就切實體現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中。”他以2021年1月下旬,成都部分區縣率先啓動幼兒託管中心服務為例,託管服務全面對接上班族工作時間,從節前服務到臘月二十八,節後自今天開始已經開展服務。“託管服務無縫銜接核心家庭父母的工作時間,雖是小事,卻能讓成都的創業者更加安心工作,也給‘創二代’們提供了專業規範的照料。”
經濟韌性,是楊小卜觀察到的又一城市特質。他提到,自2017年7月成都產業發展大會以來,成都明確以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建設“5+5+1”產業體系。至2020年末,成都70%的經濟產出集中到了產業功能區,產業生態圈的協調性大幅提高,並逐步擴展至成德眉資同城區域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率先構建現代產業生產圈,為有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全國“第四極”建設貢獻了力量,是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體現。
“成都幸福”還體現在城市的高能級。他以一組數據作為佐證:從2018年到2020年,在GaWC世界城市名冊中,成都先是“暴力拉昇”4個等級入圍全球百強城市之後,再次從Beta-上升兩個身位至Beta+,成為內陸繼北上廣深後的“第五城”。
在未來“十大工程”實施過程中,楊小卜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提出,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要注重區域均衡性,比如,成都可以單列“補短板”項目,加快補齊過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領域和區域,如行政區域毗連地帶開發、養老和托幼領域服務等,實現共同發展和發展成果共享。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抓住了民生要害,需要持續開展、久久為功。”在此基礎上,他提出建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週期協調性,協調佈局長短期項目,對跨年度、跨週期項目進行單列,重點關注,做到長短期搭配。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十分浩大,單靠成都自身資源實施難度較大。”為此,他建議成都統籌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開門迎客,政府着重通過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發佈負面清單、實現法無禁止即為許可,同時大力提供行政效率,吸引更多市外、省外、國外資源參與建設。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