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早的通用機槍是MG34?不,我覺得應該是19世紀的這把槍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之前看到彩雲寫到關於MG42是否是二戰最好輕機槍一文時,發現評論區有各路神仙跳出來開噴,但彩雲何許人也,一杆螺紋鋼舞的密不透風,滴水不漏。仔細看文章和評論的話,其實彩雲要表達的觀點主要是MG42這種通用機槍並不適合作為輕機槍使用,所以引出了一個問題,通用機槍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雖然這問題有點基礎,但狗子這篇還是講個故事來捋捋。

(好吧,就丟個MG34,因為這張圖好看)

還是得從19世紀末開始説起,咱們知道馬克沁在1884年造出了槍管後坐式自動遠離,肘節閉鎖的水冷馬克沁機槍。但我們一定要説是馬克沁開創了新的時代麼?不能,因為當時的金屬定裝彈+後膛閉鎖以及金屬熱處理等技術已經具備了自動武器出生的條件,沒有馬克沁也一定會有牛克沁、羊克沁跑出來設計一挺機槍。

所以咱們也能看到,同樣在1880年年代末,勃朗寧、哈奇開斯也都提出了不同結構原理的機槍設計。當然,早期機槍中,馬克沁這種水冷型的\"水宗\"更受歡迎。而勃朗寧和哈奇開斯這種風冷型的\"氣宗\"影響力要小很多。但不管“水宗”還是“氣宗”,當年的機槍都很重,單兵無法攜持,這個要溯源的話還能歸結到理念上。因為在整個19世紀末包括20世紀的一戰之前,各國多數是把重機槍作為炮兵的火力補充,完全沒去想過這玩意還能由步兵帶着。

(一戰時期的各路水氣宗重量級大佬們)

上邊我説了那麼多,主要表達的是,機槍這玩意在剛研發的時候就沒考慮過便攜。而通用機槍最基本的概念是“輕-重兩用”,因此馬克沁也好,哈奇開斯也罷,他們都缺乏演化成通用機槍的可能性。

那麼我們再回到1880年代,當時歐洲各國普遍裝備了帶彈倉的栓動步槍,也就是連發槍。但我前邊也説了,技術儲備已經達到了“自動裝填”這個階段,因此各國也確實在研究步槍實現自動裝填的可能性,大約在1883年,丹麥炮兵軍官麥德森就開始研發一種基於槍管長後坐原理的半自動步槍,但這票步槍結構非常複雜,而且當時還是黑火藥,所以一直被黑火藥產生的大量殘渣困擾,可靠性很糟糕,無煙火藥發明之後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成本居高不下,作為步槍量產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機槍對價格不是那麼敏感啊,於是麥德森半自動步槍靠槍管長後坐原理搖身一變成了彈匣式供彈的輕機槍,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後問題又來了,這和通用機槍啥關係?

咱們得知道,通用機槍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在三腳架上就是重機槍,而離開三腳架又能當輕機槍使,麥德森機槍雖然是基於步槍演化而來,而且具有兩腳架,具備輕機槍的一切特徵,但丹麥人給他配了個三腳架啊。

在三腳架形態下,麥德森更穩定,有效射程更遠。而且這三腳架還是世界首款採用了柔性後坐(Soft Recoil)的三腳架,柔性後坐這名稱我不知道翻譯的到不到位,咱們還是看動圖理解最好。

這種三腳架於槍托連接的後端有彈簧,留出了讓槍身自由後坐的距離,這樣一來即便是用較輕的三腳架也能讓機槍穩如老狗,後來德國MG34/42的三腳架同樣採用了這種原理。

所以説,按通用機槍的解釋,麥德森才是第一款通機,只不過它是彈匣而不是彈鏈供彈。這點上和現代通機的釋義又有點衝突。不過咱們也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光是從三腳架這點上來看,德國人的通用機槍多少還是借鑑了麥德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