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美國應儘早改變參與國際事務的功利做法
當前,《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正在昆明如火如荼地舉行。與會各方紛紛建言獻策,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擘畫未來。
但是,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簽署該公約後,一直沒有完成批准程序。在10月1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此向新聞發言人趙立堅提問。
“作為全球第一大國,美國的缺位對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物種滅絕所作努力造成了傷害。”趙立堅的回答,點出了美國缺位對全球生態保護工作造成更大困難。
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也是維繫自然界正常運轉的重要因素。然而眾多物種正面臨嚴峻的生存威脅。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顯示,從1970年到2016年,基金會監測到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種羣規模平均下降了68%。2019年聯合國在巴黎發佈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也發出警告:“在地球上大約8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多達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美國並未展現與其綜合實力相符的責任擔當,未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承諾,更遑論提供幫助。事實上,每當環境保護和資本的利益有所衝突時,美國並不願意為了全球公共利益作出一些讓步和犧牲。例如,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此前指出,今年美國碳排放量將增加 7%,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而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煤炭發電的增加。這與美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並不相符。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本屆大會上,中國宣佈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為守護動物棲息地,保護生態環境作出重要貢獻。
美國對於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推諉逃避,恰恰反映了其對國際合作的不負責任態度。長期以來,“甩鍋”、“退羣”、干擾、利用、威脅是美國一直以來與國際組織打交道的常態。只要國際組織不聽命、國際條約不合意,美國動輒退出。美國本屆政府上台後襬出重新“入羣”姿態,卻熱衷於耍嘴皮、夾私貨,試圖將國際組織作為“重塑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工具。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雖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各國團結,共同採取行動應對問題,事實上卻仍在進行拉幫結派,搞小動作的老一套操作。這無益於各國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更破壞全球合作大局。正如趙立堅指出,美方應儘早改變參與國際事務時的功利做法,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切實從全球人民的福祉出發,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國際社會。
責編:莽九晨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