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一山”綠道起點廣場風光。
十四運會組委會供圖
近日,第十四屆全運會各項目比賽漸入佳境,賽場內運動員分秒必爭,觀眾前來觀賽的“腳步”也在提速——包括4條地鐵線在內的交通路線相繼建成通車,市民前往西安奧體中心觀賽更加便捷。如果不想趕時間,也可以享受“慢生活”——點綴在灞河岸邊的休閒綠地,遍佈在古城內外的口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閒健身的場所。
借辦賽契機,添城市活力。對於東道主,展現全運會的精彩不止於賽場和選手,還意味着環境、交通等條件的改善,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振興……
以綠色扮靚全運
十四運會共有50餘座競賽場館,其中既有西安奧體中心這樣大氣恢弘的新建場館,也有分佈在各高校內的校園場地。這些功能不一、外形各異的場館的共同點之一,是都使用上了來自陝北的清潔“綠電”。
據介紹,陝西全省41家新能源發電企業與59個賽事場館達成1.38億千瓦時的“綠電”交易,所有賽事場館在全運會期間實現全賽程100%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助力“零碳全運”的實現。“這屆全運會突出環保、‘零碳’特性,是非常與時俱進的辦賽方式和理念。”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説。
“綠色”的概念不僅體現在賽時場館內,也在更長久的時間裏傾灑在三秦大地的各個角落。全長293公里的“三河一山”綠道,是一條集騎行、步行、觀光、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慢行系統,沿途串聯起103個生態節點和42個人文歷史遺址,規劃建設109個休憩驛站。“在這裏,遛娃休閒兩不誤”,來到太乙驛休憩驛站過週末的西安市民管青説。
“綠色生態惠及羣眾的同時,也帶動了沿線各區縣、開發區的區域發展。”西安市水務局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惠強介紹。以全運會籌辦為契機,西安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全市河湖水質持續提升、生態水面不斷增加,也讓廣大市民有了更多的近水親水、休閒放鬆的新去處,昔日“八水繞長安”的美景回來了。
與城市良性互動
9月15日晚的開幕式,璀璨燈火下,“長安花”體育場驚豔閃耀。場館旁,灞河靜靜流淌,為開幕盛景增添更多韻味。
從十二運會的渾河到十三運會的海河,到十四運會的灞河,河流往往是東道主書寫全運精彩時不容忽視的註腳。正如靜靜流淌的河流一樣,全運會也在點滴間提升着城市的軟硬件建設,涵養着區域的體育文化。
全運會的到來帶來了一個個體育新地標,也在不同程度上激發了區域發展的新活力。以十四運會為契機,西安的交通路網結構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全面提升;西安奧體中心成為5G技術全覆蓋的智慧場館;1100多個口袋公園和綠地廣場在羣眾身邊落成……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民生盛會,賽事與城市之間的良性互動正在悄然間發生。
“全運會走過62年,如今的‘全民全運,同心同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王雪莉説:“從功能上講,現在的全運會更加多元,但歸根結底,是愈發迴歸到體育本質的功能上來,服務於人。”
北京詠懷體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兵認為,實現全運會與舉辦城市間的良性互動,在全運會結束後同樣不能放鬆,“要使用好全運會遺產,藉助賽會熱度與影響力,堅持惠民措施,充分利用舉辦一屆全運會的發展帶動作用。”
助區域協同發展
9月18日,澳門選手郭建恆在空手道男子個人型比賽中獲得季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體育代表團贏得參賽以來首枚全運獎牌。4年之後,澳門選手將以東道主身份登上全運賽場。據瞭解,2025年十五運會將由廣東、香港、澳門承辦。期待全運盛會屆時發揮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通過粵港澳三地共同辦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這是下一屆全運會應該發揮的作用。”王兵説。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對此,王雪莉認為:“聯合舉辦全運會,有助於實現休閒灣區和健康灣區的建設目標,對於大灣區的經濟建設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也是羣眾體育文化底藴非常深厚的地區,有很多頗具民俗文化特色的體育運動。在王雪莉看來,下一屆全運會還能繼續開掘功能與價值,通過辦賽呈現民間體育風采。“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下一屆全運會在這裏舉行,也將推動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舞台上繼續呈現積極健康的國際形象。”
從多元功能和綜合價值的角度觀察,全運會的舉辦,正在更廣的範圍內、更深的內涵上,為城市增添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