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

去年伊始,新冠疫情暴發初期,美國《紐約時報》發表題為《抗疫情還是保經濟?中國艱難尋找平衡》的文章,質疑中國採取的嚴格抗疫措施“正對數百萬人的生活和生計造成危害”。

一年後,當疫情在美國等一些國家肆虐時,《紐約時報》又發表題為《中國如何擊敗病毒並實現經濟強勁恢復》的文章,承認中國有效控制疫情並取得長期經濟回報。文章説:“許多國家在如何平衡保護公眾健康和保持經濟運行方面存在爭論。在中國幾乎沒有,兩件事它都做到了。”

從批評質疑,到認可信服。中國出色的抗疫答卷展現出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

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源於中國立足自身、迅速恢復經濟發展的定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弗朗切斯科·格里戈利認為,在疫情面前,不應將生命與生計對立起來。防疫措施必須在兩者之間取捨的看法忽視了一個事實,即封鎖措施帶來的長遠效果可能抵消其短期代價,給整體經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疫情初期,中國快速實施限制措施,短時間構築起嚴密的防控體系。有效控制疫情後,中國推進常態化防控機制,大力推進復工復產。2020年,中國經濟僅在一季度出現下滑,隨後逆勢上揚且增速加快,成為當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澳大利亞流行病學專家邁克爾·圖爾認為,中國實踐證明,嚴格防控疫情在健康和經濟方面都會帶來巨大好處。

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講師、中國問題觀察員古納塞克拉表示,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務實且必要,得到民眾信任和支持。中國對疫情的迅速反應和宏觀調控,為企業提供了防護網並幫助它們迅速恢復。

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源於中國面向世界、助力夥伴走出衰退的實力。

中國快速恢復生產,為疫情下全球生產、生活物資供應提供穩定保障;中國提振國內消費,為各國商品與服務出口帶來市場紅利。

一組近期發佈的官方數據更具説服力: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美國的貿易額同比分別增長24.6%、23.4%、28.9%;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5.6%;歐盟統計局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繼續保持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日本對華出口連續13個月同比增加,中國繼續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地位……

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評論説,中國經濟企穩恢復產生外溢效應,為其他經濟體走出衰退陰霾、加快經濟復甦帶來積極影響。

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源於中國着眼長遠、協調全球健康發展的功力。

在疫情應對不力、經濟飽受衝擊後,不少發達經濟體祭出強刺激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緩解短期衝擊,卻在中長期埋下金融市場動盪、全球通貨膨脹的隱患。

中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始終保持連續穩定的宏觀政策,避免“大水漫灌”。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中國正通過穩定供應、消化成本漲幅等舉措,為抑制全球通脹壓力、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復甦貢獻重要力量。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説,發達經濟體的財政刺激是全球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許多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給中國帶來輸入型通脹。然而,一些中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價格漲幅顯著低於原材料漲幅,意味着中國供應鏈正吸收部分通脹壓力。有經濟學家表示,跨國企業如果想要應對通脹,可能需要更加依賴中國。

如今,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加速傳播,給各國經濟復甦帶來新挑戰。中國一如既往以科學、自信態度應對,繼續努力平衡好“救人”與“救市”二者關係,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韓國京畿大學教授劉子陽認為,中國憑藉率先恢復經濟發揮積極影響,引領推動亞太地區和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時間證明,中國發展是世界穩定之錨和增長動力。”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來源:甘肅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5 字。

轉載請註明: 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