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馨 本報記者 任震宇
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此有了法律依據。《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後,不同主體應該如何遵守法律義務、承擔相應責任,《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法律專家,對其中的一些亮點條款進行了分析。
反對食品浪費需全社會參與
《反食品浪費法》第一條規定: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理事揚智勇曾參與過《反食品浪費法》的立法討論以及相關調研,他告訴記者,《反食品浪費法》第一條闡述的是立法的目的。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治理食品浪費問題,為此還出台過多個政策文件,但主要以宣傳教育為主,客觀來説,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浪費現象,有的時候甚至還比較嚴重。為了建立反對食品浪費的長效、硬性機制,我們用立法的形式來反對食品浪費,所以才有了《反食品浪費法》。用立法來反對食品浪費,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説明我國對糧食安全、節約資源的高度重視。
揚智勇還表示,《反食品浪費法》的一大特點是規定的責任主體十分廣泛、細緻,從國家層面,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品生產企業經營者、餐廳飯店、商場超市、學校、旅行社、行業協會、消協組織、消費者個人,都規定了在反對食品浪費方面的權利和責任義務,因為反對食品浪費不是少數幾個部門的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方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經營者承擔更多義務
《反食品浪費法》第七條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下列措施,防止和減少食品浪費: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或者由服務人員提示説明,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提升餐飲供給質量,按照標準規範製作食品,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
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表示,餐飲服務經營者在遵守食品安全法律底線要求的同時,也應承擔節約糧食的社會責任,《反食品浪費法》將反對食品浪費明確為餐飲服務者的法定義務,第七條就是要規範餐飲服務經營者的行為,賦予它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所以規定得比較細緻,便於餐飲服務經營者具體操作。對企業來説,要及時完善內部的合規管理,在生產經營環節落實與反食品浪費相關的義務。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這一條款規定了“餐飲服務經營者可以對參與‘光盤行動’的消費者給予獎勵;也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收費標準應當明示”,是《反食品浪費法》一大亮點。它通過獎懲結合的方式,倡導餐飲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共同減少浪費。規定“收費標準應當明示”,不僅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是告知消費者,浪費要被收取垃圾處理費用,促使消費者點菜更加理性,起到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目的。
相關部門要起帶頭作用
《反食品浪費法》第六條規定: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範,加強管理,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公務活動需要安排用餐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節儉安排用餐數量、形式,不得超過規定的標準。
揚智勇告訴記者,他參與過立法的一些前期調研、座談,發現食品浪費最嚴重的並非個人消費,而是公款消費,為人民羣眾所深惡痛絕,所以在法律中專門對此進行規定,要求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條還要和其他條款結合起來看,比如第八條,對單位食堂供餐的採購、儲存、加工以及宣傳教育,都提出了比較詳細的要求,因為食堂也是節約糧食,減少食品浪費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一條覆蓋的範圍是所有設有食堂的單位,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在內,而且應該以更高的標準執行這一條款。
消費者要承擔起責任
《反食品浪費法》第十四條規定:個人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外出就餐時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飲食習慣和用餐需求合理點餐、取餐。家庭及成員在家庭生活中,應當培養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慣,按照日常生活實際需要採購、儲存和製作食品。
劉俊海認為,這一條款的規範對象是消費者個人以及家庭。反對食品浪費,節約糧食,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對個人在反對浪費、節約糧食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規範要求,既有理念上的,也有行為上的。例如,最近發生的明星粉絲將瓶裝牛奶打開後掃描二維碼給偶像投票,然後將牛奶倒掉的行為,就涉嫌違反《反食品浪費法》。所以作為個人的消費者一定要汲取教訓,約束自身行為,還要及時有效地制止周圍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浪費食品的行為,形成自覺遵守《反食品浪費法》,自覺和食品浪費行為做鬥爭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等有食品浪費行為的,有權向有關部門和機關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和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這一條款賦予全社會,從各單位到個人,都有針對食品浪費行為的舉報權,而且要求接到舉報的部門承擔及時依法處理的義務。正因為反食品浪費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要通過鼓勵人民羣眾積極參與反食品浪費社會協同共治,打造一個全天候、全方位、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無縫對接、有機銜接的反食品浪費共治平台。
平台不應播放浪費食品相關節目
《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禁止製作、發佈、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户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情節嚴重的,應當停止提供信息服務。
揚智勇表示,這一條款主要針對視頻、直播網站上的“吃播”現象,在法律用語中,通過列舉加概括的形式,説明禁止浪費食品的行為。
揚智勇表示,由於多數選秀節目是通過電視台以及網絡音視頻的形式呈現,那麼根據這一條以及《反食品浪費法》第三十條,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都有義務停止播放相關選秀節目,而且第三十條規定了相應處罰標準,監管部門可以對節目組織者、宣傳者進行調查,要求獲得最大利益的一方承擔責任。
捐贈食品需建立合理機制
《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建立捐贈需求對接機制,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等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關社會組織、福利機構、救助機構等組織或者個人捐贈食品。有關組織根據需要,及時接收、分發食品。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食品捐贈活動。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可以搭建平台,為食品捐贈等提供服務。
孫娟娟表示,食品捐贈比較複雜,涉及到多種法律關係和法律責任,因為捐贈引起的一系列行為不僅關聯到捐贈前與捐贈時的食品安全,還涉及到捐贈後食品分配時的安全保障。尤其是一些餐廳、商場將多餘的食品材料拿來捐贈,本身是避免浪費的好事,但必須釐清其中的法律關係。條文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民政、市場監管部門等為捐贈配套行為指引,建立捐贈需求對接機制,確定捐贈者的責任邊界和關聯主體的責任分配。這個機制建立後,才能更好地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關社會組織、福利機構、救助機構等組織或者個人捐贈食品。
授權地方制定執行細則
《反食品浪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本地方反食品浪費的具體辦法。
揚智勇表示,這一條款在法律上被稱為授權性規範,授權各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自治州)制定反食品浪費的具體辦法。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反食品浪費法》不好一刀切,所以授權各地自行制定地方法規,地方執行細則將很大程度影響《反食品浪費法》的實際落地,要解決很多細節上的問題。例如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的是執法部門對不同類型的食品浪費行為處罰標準,但具體的執行細則,比如由哪個部門負責執法監督,不同的違法行為可以給予多少額度的處罰,都需要地方細則來確定。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