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的依據是什麼?權威專家解讀
據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為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期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的依據是什麼?做了哪些針對性調整?如何真正落實到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專家進行解讀。
基於科學依據 因時因勢調整
第九版防控方案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因時因勢對疫情監測、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等進行了調整。
國家衞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從疫情形勢的變化、病毒變異的特點及前期試點研究等3個方面解釋了第九版防控方案調整的依據。
7月8日,志願者(右)向西安市曲江新區紫汀苑社區居民發放核酸檢測貼紙。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他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流行,今年以來全國本土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多。研究提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短、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避能力,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新挑戰。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今年4至5月份,在大連、蘇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和成都等7個城市開展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取得大量科學依據。”雷正龍説,結合各地防控實踐,特別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規模處理疫情的經驗教訓,並參照世界衞生組織上半年發佈的指南,對防控方案進行了修訂。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對防控工作的優化,決不是放鬆防控,目標是更加科學精準。”國家衞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説。
重點進行三個方面修訂 提升精準規範性
國家衞生健康委疾控局相關負責人提醒,第九版防控方案決不是放鬆防控,而是要求更規範、更準確,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措施落實到位。與第八版防控方案比較,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修訂:
一是針對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前不要求雙採雙檢;將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7月3日,在安徽省宿州市泗縣虹城街道東關社區,醫務人員為居民進行核酸採樣。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説,研究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至4天;絕大部分都能在7天內檢出。這樣的調整並不意味防控措施的“寬鬆”,而是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特點對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不會增加疫情傳播風險,是精準防控的體現。
二是圍繞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第九版防控方案將兩類風險區域劃定標準和防控措施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
“高風險區採取‘足不出户、上門服務’的封控措施;中風險區採取‘人不出區、錯峯取物’的管控措施;低風險區採取‘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範措施。低風險區域人員離開所在的地區或城市,應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雷正龍介紹,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三是為進一步完善疫情監測要求,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確,加密風險職業人羣核酸檢測頻次,將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核酸檢測調整為每天1次,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
“通過多渠道的監測機制,進一步提升常態化監測的敏感性,實現病例早發現。”王麗萍説。
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 將措施真正落實到位
個別地方對入境人員在集中隔離期間核酸檢測頻次不足;有些地區在入境人員解除隔離前,存在最後一次核酸檢測採樣提前的情況……近期,上海、江西等地發現個別入境人員在解除集中隔離後檢測出陽性的情況,國家和地區疾控專家對此開展調查分析和風險排查,發現個別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點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
5月20日,在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與金水路交叉口,市民在新冠疫苗接種車上接種疫苗。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 攝
“各地要加強對集中隔離點的管理,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有關要求,確保‘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控政策落實、落地、落細。”雷正龍説,要加強集中隔離點規範管理,做到信息推送和全程閉環管理,嚴格落實居家健康監測。
為做好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召開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執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將不一致的措施限期清理。
下一階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將指導各地及時做好防控措施的貫徹落實及平穩銜接,並適時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抽查,促進第九版防控方案措施真正落實到位。(記者李恆、顧天成)
編輯 孫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