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5月9日發表題為《華盛頓正與中國玩一場註定失敗的遊戲》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文章稱,中國構成的主要挑戰不是軍事上的,但美國僅致力於應對軍事威脅。華盛頓正在提高防務預算以令其壓制中國的能力更可靠。然而,從長遠來看,美國不可能在中國的地盤上打敗中國。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最新的對華政策將被證明是適得其反的。作者認為,每一個敵對行動,都會引發更具敵意的回應。
不難發現華盛頓在這盤棋中的策略,這是個除了極具進攻性的開局外沒有任何計劃的選手。也就是説,美國根本沒有任何策略,未做到謀定而後動。
華盛頓對中國的經濟行為提出了一些抱怨,並且發動了一場貿易戰。華盛頓對中國有可能在競爭中擊敗美國感到擔憂,並試圖通過不斷升級的“極限施壓”行動削弱中國的實力。華盛頓認為中國是對美國軍事霸權的威脅,並尋求遏制中國。
但是,美國農民失去了價值24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中的大部分;美國向限制貿易的轉變估計令其損失了24.5萬個就業崗位,同時令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約3200億美元;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為消費品多支付了1277美元;那些轉移到中國的就業崗位幾乎沒有迴流到美國。
與此同時,中國並沒有停止大踏步前進的步伐。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20年增至新高;中國平均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加8%;中國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人才已佔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國的科技投資幾乎與美國不相上下,而且還在增長;中國的基礎設施令全世界羨慕不已;中國佔據了全球製造業的30%,而美國佔16%,且這一差距仍在擴大;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經濟極具競爭力。
中國構成的主要挑戰不是軍事上的,但美國僅致力於應對軍事威脅。華盛頓正在提高防務預算以令其壓制中國的能力更可靠。然而,從長遠來看,美國不可能在中國的地盤上打敗中國。
競爭性對抗能夠提升參與各方的能力。但是,尋求互相掣肘的對抗則不然。這會加深敵意,為仇恨和傷害找到藉口,並可能令雙方都遭到削弱。
各國希望在最大化其主權的條件下適應中國,而不是讓中國成為敵人。如果美國繼續對抗,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鑑於美國民主的狀況,如果美國將對華政策定義為道義上的努力,那麼大多數國家不會被吸引,而是會逐漸疏遠美國。
沒有中國的參與,許多問題是無法解決的。美國要利用中國的能力,以服務於美國利益。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