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文丨魚爸

1

説實話,你有沒有揭過孩子的短?

比如在討論孩子的時候,我們很多的父母都習慣搶着説自己孩子的不好。

因為覺得這樣做顯得比較謙虛。

比如有人誇孩子學習好,你肯定要説孩子有哪些不好,絞盡腦汁也要想幾點才行啊。

否則怕人説你得意,説你膨脹。

如果還順帶揭點短,似乎更好。

你看,我們其實是一樣的,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增加了談資。

而有的時候,不是為了謙虛,只是為了敲打敲打孩子。

就覺得“揭短”這招管用。

因為這樣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下次就會注意。

但是這樣的方式,孩子內心卻是牴觸的。

一不小心,母慈子孝的歡樂小船説翻就翻了。

親戚家有一個高中的孩子。

每次我去做客,孩子媽媽就會跟我説她。

我説其實孩子挺不錯了,我看他挺自覺的,每次都認真做功課。

她會説,“你別説他了,不自覺啊!經常偷偷看手機,把手機夾在書裏面,還以為我們不知道。説他還發脾氣不高興。”

“別聽我媽説的,我才不是那樣的。”有時候他會紅着臉,跟我們辯解幾句,有時就埋頭啥也不説。

其實這麼大的孩子,如果聽到媽媽跟別人這樣説自己。

心裏肯定不會好受。

可是有很多的父母,卻習慣了這樣做,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過分。

找孩子的不足,然後放大,抓住不放,想着這是為孩子好。

不僅自己平時天天唸叨。

還喜歡跟親戚朋友説來説去。

以為這樣做,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馬上改正。

對孩子來説,你這樣揭短,還不如批評一通。

因為跟批評相比,孩子更加無法接受“揭短”。

因為有時批評是有過在先,父母能顧及自己的感受,是能夠接受的。

可是揭短有時卻是突然而來的,你甚至都來不及反應。

全憑大人的心情,也不會顧及場合。

也許覺得場合嚴肅點,人越多,這樣的“打擊教育”效果更好吧。

可是,揭短並不能讓孩子達到你預想的那樣。

2

每個孩子都很在意自己的面子。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可以隨隨便便地去開玩笑或者數落他們。

比如有的父母喜歡當着鄰居或者客人的面講:“我家孩子不好好讀書,你看他,好幾門功課不及格。”

“你不知道,一點都不講衞生,幾天不洗澡都可以。”

“很懶啊,一點家務也不幹。”

“字寫得很醜,要他認真又不幹,歪歪扭扭地像畫符。”

“唱歌不行,五音不全,還經常跑調,像噪音一樣,自己還很臭美!”

……

這種揭短,看似在閒聊,覺得輕描淡寫,作為大人的談資。

可是對孩子的傷害卻是巨大的。

三人成虎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知道。

説的人多了,假的都被説成真的了。

你經常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很差勁的人,見到親戚鄰居都抬不起頭。

所以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私下跟孩子好好談,而不要當着眾人的面去説。

哪怕你是善意的玩笑,可也要考慮場合和用詞。

有一次帶小小魚,還有他的表哥、表妹一起。

我們在河邊的廣場上騎圈兒。

小傢伙一直想在妹妹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騎行技術。

所以騎得很快,又説自己能跨台階。

結果有一圈剎車太猛,停下的時候就摔倒了。

我瞅見的時候,他已經趕緊爬了起來。

做出一副沒有事的樣子。

如果不是車把子歪了,甚至都不知道他摔過。

哥哥説,“怎麼摔了啊!”

他説沒有啊,是沒站穩。

我説:“是不是騎太快了?”

他也説沒事。

就是在維護自己的小尊嚴,可不能讓我們把他看扁了。

更不能在小表妹的面前這樣啊,因為妹妹都沒有摔。

孩子也很在乎自己的面子。

那就去維護好,沒必要去戳破。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3

哪怕感到難堪時,請堅決地站在孩子的身邊。

有一位媽媽説,自己有一次在幼兒園參加園裏舉辦的年末匯演。

每個班都有準備節目。

因為兒子從小自控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差。

比如老師説的指令,他只能理解一半的樣子,所以經常慢半拍。

老師説排隊,其他孩子可能迅速地排好。

可是他會在原地做着自己的事。

或者朝着其他的人扮鬼臉。

為此,自己也費了很大的心思,想過很多辦法。

那次孩子班上舉辦的是合唱節目。

男孩們戴着小蝴蝶結,穿着白色襯衣,很帥氣。

在兒子去參加節目的前幾天,一直在家裏做練習,告訴孩子聽老師的指令安排,配合同學們一起表演。

但是到了那天,內心還是很忐忑。

前面的表演都很好,可是到了變換隊形的時候,兒子突然跑到台前,指着媽媽這裏,“媽媽,媽媽,我唱得好嗎?”

這時邊上有家長們開始議論,“這個孩子怎麼這樣,表演都沒結束啊!”

有些悄悄地交頭接耳。

她當時覺得很尷尬,可兒子燦爛地笑着,等待她的回答。

她這時趕緊彎腰湊到了舞台前,跟兒子説:“你真的很棒,趕緊回隊伍中吧。”

兒子這時又轉身找同學去了。

她説自己那時真的不想上去,就讓老師去處理,或者讓孩子自己回去。

但是她説自己不能這樣做,因為這樣做,兒子會覺得媽媽是不是沒有看到。

回家後,她也沒有批評兒子了。

只是跟他説,媽媽一直在看着的,你在隊伍中,媽媽也看得到,下次站隊伍裏就好了。

她説知道兒子有點特殊,需要更多的陪伴,讓他來慢慢改善。

如果還是去指責孩子,當着眾人的面揭孩子的短。

説他不懂事,不守規矩,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啊!

能懂孩子的不足,然後能陪孩子去成長,才是父母應該做的呀!

教育家斯賓塞説:“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吧。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4

有時,看透不説透,也是一種尊重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有時候,想悄悄做某一件事,本來不想讓你知道。

可對孩子瞭如指掌的你,早已經洞悉了他的想法。

於是口直心快地給説了出來。

孩子就不高興,説不是這樣的。

你卻説就是這樣的,結果鬧得都不開心。

就好像一個魔術師的老底被人揭了。

而且你還一副得意的樣子。

魔術師還不暴跳如雷啊!

我發現自己就經常犯這個錯誤。

有一次飯後下樓散步。

我把鑰匙給小小魚拿着。

他很高興,覺得能保管鑰匙。

回家的時候,到了大廳,我跟他媽媽先進去。

媽媽給他扶着門,催他快點來。

可是他慢吞吞地走着,手裏的鑰匙搖得當當響。

“你沒看到啊,人家是想自己體驗一把開門禁啊!”

這時剛好進來一個爸爸帶着女兒。

他也笑着在那説“是啊!試着自己開開門,鑰匙在手裏呢。”

這話都沒説錯。

但是我也能感覺到我們的語氣有點挖苦孩子的意思。

就好像我們看透你的小心思了啊。

他當時有點生氣了。

氣呼呼地開門衝了進來。

我們跟他説,沒必要生氣啊!

但我細想,的確是破壞了孩子小小的計劃吧。

那時候,少説幾句,也許更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別覺得是孩子脾氣大,而是我們要試着去讀懂孩子的心思。

更要呵護他們內心的想法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學會去接納他們的不足,而不是揭短。

有的玩笑不要開,有的秘密可以不要揭開。

這就是尊重吧。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2 字。

轉載請註明: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