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高架橋下不一樣的智慧管養新空間

探秘!高架橋下不一樣的智慧管養新空間

今天,位於滬閔高架橋下的徐匯市政智慧養護基地初步建成並啓用,這是本市道路運輸行業優化提升橋蔭橋孔空間、推進道路養護數字化轉型的又一成果。

為了配合市政精細化管理平台穩定運營,徐彙區建管委攜手匯成集團,巧用橋下空間,以“城市珊瑚礁”為理念,以智慧巡檢、道路展示、實訓基地、應急搶修等四大功能為目標,融入“人與空間關係”的設計理念,探索打造了滬閔高架下的智慧養護基地。

記者在基地現場看到,在色彩明快的環保材料映襯下,整個基地顯得乾淨透亮,橋下空間已經沒有“水泥森林”的灰色沉悶感。據介紹,基地在功能上,不僅為智慧巡檢人員提供了辦公場所,還為養護班組“傳幫帶”道路鋪裝與修復技能學習提供良好的實訓條件;基地匯聚了各類搶修物資、養護設備,作為搶修隊伍的待命點,在應急保障時刻又可發揮重要作用。基地在空間上,運用“城市珊瑚礁”理念,將各模塊功能分區設置在狹長的基地空間內。自西向東功能空間分別是:應急物資倉庫、停車場、實訓基地、更衣室及工具間、展覽室、衞生間、辦公室、會議室、休息區以及智能巡視基地。基地在佈局上,以道路發展時間為軸線,用顏色劃分區域,在開放的展廊中,通過圖片、文字、實體模型、歷史物件等形式,翔實記錄了上海一百多年來城市路網和各種路面技術的發展變化,展示了道路的歷史文化內涵。

探秘!高架橋下不一樣的智慧管養新空間

在市住建委、市道運局、市道運中心、徐彙區建管委、同濟大學交科院等單位的指導下,徐彙區市政管理中心黨支部、上海市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工第五黨支部、徐匯市政養護工程有限公司黨總支開展黨建聯建,以黨建為引領,以項目為載體,通過課題調研、業務互學、技術引進等途徑,加快推進徐匯市政養護數字化轉型,共享採集數據和分析成果,共同建設徐彙區智慧養護基地。

2021年10月,徐匯市政精細化管理平台(“市政平台”)建設完成投入試運行,同濟大學的智能巡查管理平台(“巡查平台”)、徐匯市政養護單位的信息管理綜合平台(“養護平台”)作為徐匯市政精細化平台二級平台,為市政主平台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探秘!高架橋下不一樣的智慧管養新空間

在今天舉行的智慧養護基地啓用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演練現場展示了徐彙區智慧管養三個平台的實戰應用情況,讓人感受到現代道路養護技術已經實現全新的突破。

徐匯市政精細化管理平台:包括徐彙區管轄範圍內的道路、橋隧、附屬設施、橋蔭橋孔、下立交等道路設施的基本信息、空間分佈等數據全部涵蓋,養護計劃實施的全過程、道路實時狀態屬性、網格工單處置監管、下立交監控、橋蔭橋孔監控和電子檔案等全部信息化。

智能巡查管理平台:道路智能巡查可視化,病害數據實時傳送到養護綜合管理平台。其中,資產模塊用於可視化展示徐匯道路資產全部信息,智慧巡查管理模塊從時間、病害、道路三個維度來展示病害及修補巡查發現情況,並提出預養護建議。

徐匯市政養護單位的信息管理綜合平台:包括道路病害處置流程閉環、病害處置實況、統計分析、橋下空間監控、應急管理、班組巡視員實時監督管理、後台質量跟蹤等功能模塊。工單來源包括智能車巡單、智能機非工單、網格單、12345投訴單、自報單,彙集多方業務數據,為道路養護質量跟蹤打下數字基礎。

近年來,徐彙區建管委一直致力於市政管理養護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着力提高市政道路管理精細化水平,體現城市温度,以道路空間為載體,開展市政設施統籌,尤其是橋蔭橋孔的空間優化,更注重美觀、體現實用,在細微之處見功夫。

作者:張曉鳴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2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秘!高架橋下不一樣的智慧管養新空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