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文山會海,就該“一條線穿千根針”

【光明時評】

作者:趙志疆(媒體評論員)

提前預告會議內容,全程網絡視頻直播……吉林省近期舉辦的多場會議,採取全網直播形式“一竿子插到底”,會議內容從層層傳達變為“一步直達”,受到了基層的普遍歡迎。

作為研究部署工作的重要載體,開會原本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文山會海的出現,卻使開會本身成了“問題”:佔用基層幹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助長了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近年來,黨中央把為基層減負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着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

反四風的成績有目共睹,文山會海仍時有出現。有人吐槽“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有人忙於完成不同部門部署的同類文件,究其原因,恰如某基層幹部所言:“現在有些檢查還是看會議記錄,好像沒開會就是沒幹活一樣。”開會當然也是幹活,但如果開會取代了幹活,幹活只剩下開會,真正的事務性工作到底應該誰來做呢?

提起基層工作,人們習慣於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文山會海的荒誕之處在於,上面的“千條線”都想同時穿過下面的“一根針”。問題是,如果逐級開會、層層發文成為上級部門的工作常態,那些重要而緊急的任務往往會在基層出現梗阻。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網直播會議備受好評:一個會議一個主題,“一竿子插到底”意味着“一條線穿千根針”,工作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基層負擔則因此大大減輕。

借“互聯網+”的春風,公眾的生活得到了極大便利,公共服務轉型升級也大有用武之地。全網直播式會議的優勢顯而易見:打破了空間限制之後,參會人員不必再受鞍馬勞頓之苦,同時也能節約大筆的會議開支;拓寬了會場容量之後,會議內容不必再層層轉發部署,基層幹部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和任務;縮短了會議流程之後,既可以避免會議精神在逐級轉發中出現偏差,也可以使參會者將時間精力更多放在事務性工作上。無論是從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從減輕基層負擔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會議”都值得借鑑和推廣。

實際上,雖然“互聯網+會議”是新生事物,但包括電視電話會議在內的遠程會議早已有之。遠程會議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除了技術條件限制之外,還有一個現實因素就是部分地區因考評機制落後,仍患有文山會海考核依賴症。如果會議頻率和文件數量成為衡量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文山會海恐怕就難以真正絕跡。從這種意義上看,推行“互聯網+會議”不只是一種技術創新,更為重要的是,由此必然意味着考核機制的更新和助力。

對於基層工作來説,具體工作的能力和成績才是檢驗人才的標尺。讓想做事的人能做事,讓善做事的人做成事,不僅要讓他們從文山會海中解脱出來,而且要用更加科學的考核機制,為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消除文山會海,首先就要矯正考核標尺。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3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9 字。

轉載請註明: 反對文山會海,就該“一條線穿千根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