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遊客“浪費食物”?特殊時期不妨多些體諒
最近幾天,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疫情備受關注。作為旅遊勝地,近萬名外地遊客被迫滯留在此,給防疫、隔離、安置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站在遊客的角度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打亂了他們的出行安排,有家難返的滋味當然無比難受;而對有關部門與防疫志願者而言,遊客滯留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同樣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之下,當地人與滯留遊客都是疫情的受害者,理應團結一致、共同扛過這段艱難時期。然而,一件説來不大的事,卻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在部分當地人與滯留遊客的關係中形成了芥蒂。爭議的起因,是有人在網上曝光稱:一些滯留遊客扔掉了當地免費提供的隔離午餐。對此,有抗疫一線人員的家屬表示“很氣憤”,認為滯留遊客與辛苦的志願者相比,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與此同時,不少當地網民也認為:額濟納旗為了照顧滯留遊客已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遊客扔掉午餐,既是對資源的浪費,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如果只看媒體報道,大多數人對這類現象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是一樣的憤怒。不論是“浪費糧食”還是“不知感恩”,都很容易戳中公眾心中樸素的正義感。然而,面對輿論近乎眾口一詞的批評,滯留遊客同樣有其難處和苦衷,也並不一定像網友想的那麼壞。
其中,一位老年滯留遊客的家屬在網上發帖解釋稱: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需要忌口,因此只能將免費午餐中不宜食用的部分丟棄;另外,基層工作繁重緊張,餐食質量並不穩定,遊客拿到生熟、新鮮度存疑的食物時,同樣不敢貿然食用。面對苦於奔波的基層工作人員,滯留遊客普遍充滿感激。個別情況下,遊客扔掉食物實屬無奈,並不是有意浪費或不尊重工作人員。他們也不想因為自己的特殊情況,額外給工作人員增加負擔。
同一件事,在當事雙方的視角下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面貌。只聽一方的説法,並不足以讓人認識事件的全貌。在“滯留遊客扔掉午餐”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理解當地人的情緒,滯留遊客的難處也理應被考慮進來。在猛然來襲的疫情面前,當地有關部門和滯留遊客都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難免要遭遇一些臨時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此,不論是當地人還是滯留者,都不妨本着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心態,多一些理解、體諒與包容,少一些挑剔、猜忌和抱怨。
為了保障滯留遊客的生活需求與健康安全,額濟納旗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對此,滯留遊客還應心懷謝意,對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所體諒,別讓帶着一腔熱血辛苦工作的志願者寒心。與此相對,一線工作人員與當地羣眾也應看到滯留遊客面臨的困境,理解他們的難處與不安,不必動輒對個別現象上綱上線。而在當事雙方之外,坐在“圍觀席”上的網民,更應忍一忍對他人展開道德評判的衝動,不要不知事件全貌便口出惡言、故意“拱火”製造矛盾。站在“上帝視角”上譴責別人當然很簡單,只有設身處地為當事雙方着想,才能意識到包容與互諒的可貴。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