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九年,中國撐起特斯拉全球過半銷量。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表示:“2021年上海工廠向全球用户交付超過48萬輛純電動汽車,貢獻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半壁江山。”隨着國產化率提升,特斯拉上海工廠在供應國內市場的同時,整車出口量也持續提升,從生產到銷售,中國已成特斯拉全球擴張“利器”,更是其實現每年銷量增長50%目標的關鍵。而對於今年4月在華“報銷”的特斯拉來説,全面復工復產後如何追趕損失的產銷量,成為關注焦點。
特斯拉的“中國時間”
運轉兩年的上海工廠,已成為特斯拉全球戰略的一塊關鍵拼圖。
2018年7月,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2019年1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進入試點生產。從一片空地到建成投產,僅用時10個月。2020年1月,國產Model 3開啓交付。
隨着上海工廠落地以及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相繼投產,特斯拉也進入“中國時間”。數據顯示,2020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49.96萬輛,產量為50.9萬輛,其中上海工廠產量為14.4萬輛。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升至93.6萬輛。其中,上海工廠交付量超過48萬量,包括在華交付量超32萬輛、出口16萬輛。陶琳表示:“上海工廠正持續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中心。2021年,上海工廠貢獻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半壁江山’,並將高水平的中國製造輸送到世界。”
“中國造”車型產銷提升的背後,是上海工廠為特斯拉帶來的可觀利潤。2021年,特斯拉汽車業務毛利率達29.3%,其中單車毛利率超過30%,而29.3%的毛利率也讓特斯拉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汽車品牌。特斯拉相關人士表示,“Model Y車型是特斯拉提升利潤率的關鍵,而上海工廠的本土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上海工廠落地,2020年特斯拉也迎來首個盈利年。此外,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文件顯示,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收入達46.5億美元,同比增長52.8%。特斯拉方面表示,中國市場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上海工廠增產和交付量上升。基於此,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信心保持至少50%的交付量增長率,到2030年實現年銷2000萬輛的目標。”而特斯拉方面也正提速更多“中國造”落地。
2021年年10月25日,特斯拉方面宣佈,首座海外研發中心落户上海,上海工廠旁的生產數據中心開始運轉。陶琳表示:“我們會打造在‘中國研發、全球首發、國際銷售’的新車型。同時,特斯拉也着力培養從一線操作人員到技術尖端人才,再到新能源行業管理人才的全產業鏈人才儲備,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全方位融合。”不僅如此,馬斯克也表示將繼續在上海擴產。
今年全力衝刺
不過,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也遇到些小麻煩。突發疫情導致特斯拉上海工廠短暫停產,4月交付量和出口量雙雙觸底。據美國財經新聞網站TheStreet測算,上海工廠日產量約為2100輛。停產三週,意味着特斯拉在產量上的損失超過4萬輛,相當於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華銷量的40%。數據顯示,2022年4月特斯拉在華銷量僅為1512輛,同比下降87%。
為追回損失,4月19日特斯拉復工復產後開啓提速模式。“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特斯拉上海工廠積極配合並在4月完成復工,為保安全工廠採用‘雙班制’進行封閉式生產,目前已經累計生產整車超4萬輛,產能利用率恢復至100%。”特斯拉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為促進銷量回暖,特斯拉還優化服務流程,將看車、試駕、下單、售後等環節“複製”到線上,打通全程“零接觸”服務鏈。“特斯拉已在多地上線自助提車,將原本需要2小時的交付流程縮短為最快20分鐘,在部分區域還提供‘送車到家’服務。”特斯拉相關人士透露。
此外,全面復工復產後,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口業務也已恢復。據瞭解,5月11日特斯拉復工後的首批4767輛電動汽車出口歐洲市場;5月15日,第二批超4000輛特斯拉電動汽車也發往比利時。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特斯拉批發銷量為3.22萬輛,其中出口量為2.2萬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供給端來看,上海疫情緩解結合國內對於物流運輸堵點的專項紓危解困措施,全國汽車生產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釋放,而特斯拉等企業也加速生產,以追回此前損失的產量。
帶動全產業鏈佈局
事實上,上海工廠不僅是特斯拉全球戰略的關鍵,同時也拉動國內汽車產業鏈提速。
2021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廠國產化率已達約90%。國產化的零部件包括動力總成系統、電驅系統、充電系統、底盤及車身等,涉及超過180家國內供應商。其中,長三角地區供應商佔比達56%。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上海工廠落地以來,特斯拉加速提升國產化率,目的就是進一步降低成本,為能方便供貨和降低運輸成本,特斯拉會就近選擇供應商,而上海周邊地區也成為各供應商佈局的核心圈。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在特斯拉工廠落地上海臨港產業園區後,供應商在特斯拉廠區周邊密集建廠,涵蓋方向盤、安全氣囊和內外飾等,特斯拉供應鏈“朋友圈”正加速形成。同時,上海臨港新片區已構建起涵蓋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車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生態,成為該地區首個千億級產業。一位零部件供應商負責人透露,特斯拉需要精準、高效的供應鏈,業內常用“4小時朋友圈”的説法來形容。在蘇州、寧波、南通等長三角地區,早已形成特斯拉的“4小時朋友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世界領先的智能汽車技術研發沃土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中國用户對於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也逐年攀升,中國市場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陶琳表示,在中國這片開放高地上,特斯拉不斷深化本土合作,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出行生態網絡,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的日臻完善,為中國消費者帶來鏈接未來出行方式的智能新能源汽車。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