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以來,美歐力求同步展開對俄製裁以示團結,但是在能源禁令這一問題上,不僅美歐難同頻,歐盟內部也“談不攏”。《聯合早報》4月12日刊文稱,歐盟成員國外長4月11日在盧森堡召開會議,就對俄能源禁運展開進一步磋商,但並未對俄石油禁運達成一致。事實上,因各成員國利益不同,歐盟表面團結難掩內部分歧與爭端。
各打算盤難統一
針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能源禁令在歐盟內部仍爭論不休。自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31日簽署“盧布結算令”以來,歐盟一直在尋求統一意見來反對莫斯科的要求,並呼籲各成員國堅持使用歐元和美元結算。然而,歐盟內部在這一問題上難以保持“統一”。《金融時報》4月11日刊文稱,“在歐盟委員會想要通過石油禁令制裁俄羅斯的同時,歐盟一些成員國對此持遲疑態度”。
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匈牙利明確反對能源禁令。據“歐洲動態”網站報道,匈牙利總統維克多·歐爾班表示,“雖然我們譴責戰爭,但我們不能讓匈牙利家庭付出代價”。當地時間11日,匈牙利外長西雅多爾則態度鮮明地表示,目前已經準備好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用盧布付款,我們既不違反歐盟的制裁,同時也保證了匈牙利的天然氣供應”。
同時,德國、保加利亞等歐盟國家在持續觀望。《金融時報》報道稱,理論上柏林可以實施對俄羅斯的能源禁令,但或許只能在今年底或者2023年初實施。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實施能源禁令還為時過早,經濟和社會後果仍然太嚴重”。路透社報道稱,保加利亞目前希望尋求對俄油氣禁令的“例外”,保加利亞總理基里爾·佩特科夫表示,“我們反對戰爭。但尋求對俄能源禁令的豁免。”
雖然美國希望歐盟在能源禁令上與自己保持同步,但是,美歐要想實現真正步調一同樣道阻且長。正像《華爾街日報》所描述的,“歐盟在減少進口俄能源方面邁出第一步,但未能就是否把俄油氣納入制裁範圍達成一致”。
對俄禁令影響凸顯
美歐在能源問題上難以一致,原因之一在於相較於美國,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顯然更高。據美聯社4月8日報道,歐盟40%的天然氣和25%的石油來自於俄羅斯。《聯合早報》稱,歐盟每天要為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支付8.5億美元。
而在歐洲內部,各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不盡相同,因此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也盡顯分歧。美聯社4月4日刊文稱,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意大利38%的天然氣來自於俄羅斯。
因此,對德國、意大利這些國家而言,能源禁令可能意味着經濟的衰退。德國BCE工會負責人邁克爾·瓦西里亞迪斯在接受美聯社的採訪時表示,禁令或將帶來油氣短缺等問題,政府不得不優先將天然氣配給家庭和醫院,“即使部分關閉工業用氣也將導致德國數十萬崗位流失”。
除了經濟前景惡化,歐洲民眾正在為能源短缺帶來的高通脹買單。歐盟統計局4月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受能源和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今年3月歐元區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7.5%,再創歷史新高。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4月12日刊文稱,俄烏衝突推動的能源價格上漲正在擠壓歐洲的消費者,這使人們更難負擔水電費等生活基本開支。美聯社4月8日刊文表示,由於能源緊縮,目前全球油價已經飆升,歐洲的能源抵制將使價格和通脹“升上月球”。
歐盟暴露更多裂痕
其實,歐盟成員國就對俄能源禁令“談不攏”並非個例,僅在俄烏問題上,歐洲內部就“是否對俄脱鈎”“是否加快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程序”“歐盟戰略自主的資金分配”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較多分歧。
雖然烏方入盟心切,但歐盟27國在3月的歐盟峯會上對是否允許烏克蘭“火線入盟”各持己見。據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 3月11日的報道,除波蘭、捷克、斯洛文尼亞明確表示支持烏克蘭快速入盟外,其他國家大都持謹慎態度。一些歐盟國家領導人更是明確表達了反對烏克蘭快速入盟的態度。荷蘭首相呂特説:“不存在快速(入盟)程序。”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峯會開始前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短期內”不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
事實表明,歐盟內部早就不是鐵板一塊。布魯塞爾卡內基歐洲的訪問學者斯蒂芬·萊恩在“卡內基歐洲”網站刊文分析了歐盟內部“鴻溝”:“一些西方政客對新成員的一體化承諾感到沮喪,因此推動建立了一個雙速歐洲,其中有能力和意願的國家可以繼續前進,其餘國家則留在外圍。”
《華爾街日報》刊文稱,近兩年來,歐盟通過確保內部國家邊境保持開放、共同購買疫苗、集體為經濟復甦提供資金等措施讓這個集團保持團結。然而,這不過是將問題推到了未來或掩蓋了更深層次的裂痕。在內部,歐盟在能源、環境和法治等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在外部,還要面對俄烏事件帶來的壓力、南部鄰國的持續不穩定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