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探索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摸清10個試點區縣水流、森林、山嶺、礦產等七類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還給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省管河流、重要湖泊等重要保護區等劃清了責權利邊界。以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為目標,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法,給貴州的綠水青山記下了一本放心賬、明細賬、明白賬。
山水林田湖草,個個有歸屬
今年1月,貴州省息烽縣下紅馬水庫管理所和開陽縣貴州開磷有限責任公司水權轉換交易成功簽約,將板廠水庫每年農業灌溉富餘的30萬立方米水資源使用權轉讓給工業和生活。像這樣的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在貴州已經不是新鮮事,由於進行了多種類型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山水林田湖草都有了責任人和權利人,可以依法進行公開透明的交易,極大促進了資源保護和有序開發。
錦屏縣森林資源豐富,“木頭財政”曾長期佔這個縣的財政收入的60%。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以後,天然林成為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的資產,禁止砍伐,而集體林場的採伐權也有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確權促使創新,他們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林下畜禽養殖、森林旅遊康養等產業,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和林業產值的雙提升。2019年林業總產值突破30億元,森林覆蓋率近80%。
據統計,貴州省10個試點縣共登簿128個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總面積約164.21萬畝,礦產資源首次登記5個縣的533個登記單元,涉及煤、鐵等20種礦。10個試點縣還在各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劃定了生態紅線、特殊保護要求、用途管制要求範圍,查清了登記單元內的規劃佈局、保護範圍、功能分區、管控要求,為下一步統一建立國土規劃、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了數據支撐。
省市縣鄉村,級級有辦法
在貴州赤水,幹部離任審計有一項重要內容:自然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包括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產業調整等方面的審計細項412項,涉及國民經濟5門類13大類18中類20小類。像這樣的自然資源管理制度探索在貴州各級都在不斷湧現。
貴州編制了《貴州省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技術辦法(試行)》,按照相對完整的生態功能、集中連片的原則,在面積1000畝以上的區域預劃登記單元,從而打通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登記路線方法。
在湄潭縣興隆鎮金花村大青溝組,在各種資源確定權屬關係並頒證後,村集體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整合村集體和村民資源,打造出了以茶旅花海為主題的“七彩部落”鄉村旅遊項目。在實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後,貴州各地在迎來規模化現代農業的同時,一、二、三產業正在融合發展。
貴州還推行省級大集中模式,研究制定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平台數據庫標準》,10個試點縣(市、區)的自然資源登記成果都在省級不動產登記平台上登簿,實現“一張圖”登記不動產和自然資源。
試驗示範探索,條條有經驗
通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貴州為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提供基礎保障,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積累了經驗。首次在省級解決了自然資源是什麼,有哪些,確什麼、登什麼的問題。進行了兩種自然資源資產確權,一種是全民所有的7類自然資源,另一種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等重要保護區域的7類自然資源。前者登記國家所有權,後者登記國家所有權或集體所有權。
貴州還將各類已有的用途管制、生態保護紅線、特殊保護要求等保護界線統一落到登記單元附圖上,記載在登記簿上,依法向社會公示,監督地方政府認真執行生態保護政策。
通過開展自然資源統一權屬調查,採取現場指界確認、權屬糾紛調處、劃定爭議區等手段,固定權屬爭議區,基本解決了自然資源所有權邊界模糊、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不斷被蠶食等問題。
(記者 呂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