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全面高效的航空衞生知識普及路徑?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尤其對構建強大公共衞生體系進行了闡述。加強航空衞生知識科普工作是建設一個健全和完善的公共衞生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構建起全面高效的航空衞生知識普及路徑,需要多方主體從多方參與,更高效地推進公民航空衞生意識提升。
首先,藉助高科技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弱化突發衞生事件下產生的風險,同時形成穩定、有效的航空衞生知識體系。經過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可以發現當前航空衞生知識體系較為分散、易變,例如口罩佩戴、座位間隔、餐食安排、嬰兒陪伴等規則標準都未得到統一,不利於為公眾所認知。隨着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興技術的興起,航司及相關研發中心等應當不斷推出更為精簡、準確、有效的航空衞生應急設備,例如除顫儀(AED)技術產品的不斷革新等。
其次,建立健全適用於不同年齡階段的體系性航空衞生知識科普教育計劃,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羣進行相關培訓。在航空運輸已成為國人習以為常的出行方式的情況下,對於航空衞生知識的認知程度卻參差不齊。航空衞生知識普及不均衡、不全面導致部分乘客在航行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當前我國正建立健全公共衞生領域的一系列長效機制,這也是完善航空衞生知識科普教育規劃的良機。同時,我國正推行大中小學一體化教育等,能否將航空衞生知識科普教育計劃也列入相關規劃中也值得政府相關部門思考。隨着C919支線飛機的運行,航空運輸未來可能將和汽車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普及的交通工具,因此航空相關的衞生知識普及以及相關法治意識的養成也將成為公民的必修課。
此外,在遇到重大衞生公共安全事件時,諸多航空衞生防護措施的遵守不能僅僅憑藉公眾自覺來推行,更應當以法律義務形式固定下來。建議在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範中增加航空衞生知識的相關條例,尤其應當儘快完善重大衞生安全事件下的相關法律規定、主體責任界定等。同時建議引入社會信用獎懲機制,提升公民的衞生法治意識。
作者:陳吉、徐驍楓
編輯:陳瑜
責任編輯:楊逸淇
來源:文匯原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