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麗曾幾何時,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一直都被稱作是世界工廠,同時巨大的體量也造就了外企不斷湧入的中國市場。
不過,近年來不少曾經早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卻在敗走,例如商超巨頭麥德龍、在華37年的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又或者是一些快時尚品牌。只是,一邊是外企的敗走,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另一邊卻是年輕人不願意再進工廠,世界工廠不受年輕人待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外企品牌為何敗走中國市場?第一、支持政策的變化在我國市場發展初期,為了推動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外資企業的進入固然會享受到初期的紅利,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鯰魚效應,從而加速國產品牌的成長。因此,在我國本土企業逐步成長起來之後,初期的寬鬆和支持政策自然會逐步收緊。那麼,在收緊之後外資企業原本享受的紅利消失,出現水土不服從而敗走中國市場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第二、我國用工成本的攀升最初我國被稱為了世界工廠,吸引力大量外資,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那段時期,也是我國人口紅利爆發的時期。在這樣的一種人口紅利下,外資企業自然是掙得盆滿缽滿。然而,隨着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漸轉變為人才紅利之後,隨即也就帶來了用工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是過往寬鬆政策的收緊,另一方面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失去兩大先天條件之後,外企相比於本土企業的競爭優勢也就失去了。年輕人為啥不願意進廠?在外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也是我國年輕人爭相湧入工廠的一段時間。按理説,隨着用工成本的上升,工人的待遇也在提高,為什麼年輕人反而不願意進工廠了呢?首先,雖然工廠的待遇在提高,但是工廠背後的重複勞動、強制性加班、人員流動性大的特徵,依然是年輕人所不能接受的。
畢竟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相比於曾經工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之外,如今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例如,網絡主播、送外賣、送快遞等等各種的全新業態。雖然,從整體數據來看,這些行業固然有着頂尖的收入水平,但是多數的平均數並不是很高。例如,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 2021 年《社會藍皮書》顯示,2019年快遞員的平均收入為4859元。
《2020年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大多數的主播收入在3000至5000元之間。數據給出的多數人平均收入,其實並不是很高。不過,在這些行業都有頂尖的存在,有這樣的存在就有希望。例如,算是草根出生的薇婭,用了僅僅六年的時間就達到了數十億的身家,這也就不難理解當代年輕人,為何會蜂擁至直播了。
當然,除了上面的幾個原因之外,依然是世界工廠的我國,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出現了升級。從最初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轉變為了中國智造,一字之差帶來的變化卻是巨大的。而對於人員的需求也從人口變成了人才,入廠的門檻在變高,但是年輕人的發展方向卻沒有跟着改變。從某一方面來説,也就變成了年輕人對於世界工廠的不待見。本文由小編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外企敗走中國,年輕人卻不願進廠,世界工廠為啥不受年輕人待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