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謀劃,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不久,山西運城一家飯店門口掛起橫幅——“老闆救災去啦!暫停營業兩天”,贏得網友稱讚。原來,當地發生洪澇災害,這家飯店的店主帶着員工和自願加入的鄰居,用10個小時做了1000個肉夾饃,然後驅車近70公里,把救災物資送到了稷山抗洪一線。發生在山西抗洪救災中的温暖一幕,也是無數凡人善舉的縮影,傳遞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近期,山西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季降水過程,帶來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專家表示,強降雨發生在主汛期後,極端天氣和疊加強降雨是導致山西受災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進入9月份,山西的平均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4.18倍。氣象條件等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形成不小破壞力,這警示我們着眼長遠,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今年以來,河南、山西等地均遭遇強降雨,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自然災害防治,把防災減災作為重要課題,抓緊抓實相關工作,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切實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防災救災,考驗着一個地方乃至國家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應急救援能力。山西災情發生後,當地啓動省級防汛Ⅳ級應急響應,針對險情較重的太原、呂梁、晉中、運城等地,調集救援隊伍165支、13535人;設立845個臨時集中安置點,發放帳篷、棉衣褲,安置受災羣眾。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也啓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向山西緊急預撥5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幫助山西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實踐證明,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落實救援舉措,確保有條不紊、全力以赴地搶險救災,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防災減災不僅是應急之舉,更應當進行長遠謀劃。這需要更加科學地認識致災成因、防災規律,堅持以防為主、防災抗災救災相結合,在儘早防範、盡力化解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強常態化的氣象、地質災害等監測預警,盯住容易出現隱患的薄弱區域和重點區域;另一方面,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強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同時,防災減災要從我做起、全民行動,加強社會共治、引導羣眾參與,有效築牢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從長遠來看,災害是一時的困難,應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既注重應對單一災種也注重綜合減災,既考慮減少災害損失也兼顧減輕災害風險,既強調災前預防也注重災後救助,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災害的綜合防治能力。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上攻堅克難、久久為功,千方百計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們就能凝聚起建設好、守護好美麗家園的強大力量。
(作者為本報山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