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使命”兼“賭徒”之人當政,專家:“台獨”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

“台獨使命”兼“賭徒”之人當政,專家:“台獨”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

香港資深媒體人、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俄烏戰事激發百年大變局,統獨決戰“最後一里路”》,劉瀾昌認為:處於大變局中的現實世界的各種矛盾,被突發的戰爭所展現和激發。美國為了挽救其衰落的霸權,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對“台獨”由控制改為縱容。於是,島內百姓看到,“台獨”正走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上。百年未有大變局下,“台獨”分子覺得,從大趨勢看,“台獨”的“窗口期”越來越小;從島內的小環境看,機會仍在;最為重要的是,“台獨”可否成功的鎖匙“美國因素”也在改變。有“使命”在身的“台獨執政者”,以賭徒的心態躍躍欲試。無疑,“台獨”衝破最後紅線之時,就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之日。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劉瀾昌認為,美國政府所放出的信號是極其清晰無誤的。美國不但早就將在“八·一七”公報承諾逐步減少直至停止對台軍售的規定拋到“大西洋”,而且還要放棄所謂的“台海模糊政策”。

  一直以來,美國的“台海模糊政策”,是與其台海“維持現狀”緊密相連的,美國認為,“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兩岸統一,坐大中國大陸,於美國不利;引發台海戰爭,也不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由此引起的不確定性,美國難以應對,若不介入,台灣被大陸拿下,心有不甘;若介入,美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故此,“維持現狀”最好,與此相適應,美國必須含糊其詞。

有人説,俄烏戰事以來,島內要求和平發展的聲音強烈了,可是,島內的“執政者”卻是另一副面孔。以“台獨”為“使命”的當權者,和以“台獨”要求謀取最高權力的“台獨工作者”,會以為美國的支持,是最後的“窗口期”,在“台獨”的“最後一里路”,要跑步前進!

  台灣來自大陸的外省籍人士不斷離去,是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弱化的現實原因。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國民黨的變化。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説要訪美,之後一再推遲,最新消息5月下旬成行。為何要訪美呢?表面目的是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實際是實現“親美”路線。島內當下的政治生態,一切為了選舉執政。國民黨的主流認為,只有得到美國的支持,才能勝選。但是,在美國兩黨一致打“台灣牌”“以台製華”的背景下,朱立倫如何能比蔡英文更得到美國的青睞?由此可見,當下台灣島內製衡“台獨”的力量到了最低點。

  美國除了政治上的支持,軍事上也極力為台灣打造“不對稱戰力”,島內富商曹興誠也自嗨起來,撰文聲稱,島內有2300萬人口可以打造出“百萬精兵”,根本就不用依賴美國出兵“馳援”。 蔡英文的信心更體現在經濟層面。新冠疫情以來,台灣也基本實現“封島”政策,與外界的人員往來大幅減少,與大陸交流更是基本停頓。但是,台灣憑藉電子產業尤其晶片加工的優勢,有不俗的表現。

  事實上,這一經濟局面,正是今年台灣“九合一”選戰,綠營民意佔有的本錢。一方面,經濟增幅高於馬英九時期;另一方面,因為疫情兩岸人員交流停頓,大陸人員赴台旅遊的紅利消失了,於是民進黨當局不但認為這次選戰藍營沒有牌打,也自認為與大陸脱鈎台灣經濟也可以發展,因為他們有“護島神山”台積電。

  此外,島內也有經濟學者説,儘管兩年疫情致使兩岸人員交流停頓,但是生意沒有停,台灣對大陸出口佔了台灣對外出口的四成 ,每年從大陸獲取超過1000多億美元的順差。所以,“護島神山”其實漂浮在竹排上,一有風吹草動就完了。再説,大陸的晶片業始終要發展起來,台積電的優勢不是永恆的。

  對於這種經濟真實形勢,識趣的人是不會去挑釁大陸,但是在以“台獨”為“使命”的人看來,只會認定“台獨”的“窗口期”越來越小,越要抓住美國政府越來越瘋狂打“台灣牌”的機會一搏。“台獨”走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就是因為有“台獨”“使命”兼“賭徒”之人在當政。(來源:香港中評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8 字。

轉載請註明: “台獨使命”兼“賭徒”之人當政,專家:“台獨”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