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收官,拜登最終收穫306張選舉人票,正式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在勝選後的公開講話中,他在點出了一眾試圖“推翻選舉結果”的共和黨人後,喊出了“是時候團結起來了”的口號。只不過,首都華盛頓的“百萬大遊行”卻給了這位新當選總統“當頭一棒”,暴力衝突導致的流血事件充分説明,美國社會的深度撕裂,顯然無法用這樣一句口號消弭。
資料圖 新華社發(沈霆 攝)
黨爭極化削弱政治活力,“團結”缺乏政治基礎。當前,美國的黨爭極化愈演愈烈,黨派妥協與共識,正在被杯葛與衝突取代,制度運行效能愈發低下。特朗普在任期間,利用不斷擴大的總統行政權力,將奧巴馬的政治遺產毀壞殆盡。而民主黨人佩洛西,則率領眾議院以“否決政治”堅決回擊。如果説“通俄門”調查將黨派競爭推向了白熱化,那麼兩黨在“彈劾案”中的劍拔弩張則表明,驢象兩黨間的共識與合作基本蕩然無存。此次大選中,共和黨在參議院依舊把持多數席位,在眾議院席位仍有擴大趨勢,在極端主義盛行的美國政壇,想要達成“團結”,恐怕比登天還難。
貧富差距加速階層分化,“團結”陷入貧困陷阱。新冠肺炎疫情在造成大量失業的同時,也在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加速億萬富翁階層的財富聚集。數據顯示,現有651名美國億萬富翁的個人財富,在過去9個月裏增長超過1萬億美元。而“富人愈富”的另一面,則是“窮人愈窮”。疫情期間,不僅全美整體就業崗位損失逾1000萬個,零售、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更是遭遇毀滅性打擊。但是作為“最不平等的發達國家”,美國的民主制度並沒有主動糾錯,更沒有通過税收、福利等形式實現合理的財富再分配。1%與99%的矛盾愈發尖鋭,加劇着右翼保守主義與左翼民粹主義的泛濫。如此社會背景下,團結、共識顯然是一句空話。
族羣分裂疊加身份政治,“團結”遭受碎片化認同擠壓。族羣分裂本就是美國社會的痼疾,更在特朗普任內達到了新高度。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將族羣政治與宗教議題引入政治認同,以“白人至上”“美國優先”等口號攫取鏽帶選票,任內又在墮胎、移民、以色列遷都等議題上,吸引保守主義基督教福音派成為其擁躉。今年以來,“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抗議浪潮,更進一步演化為族裔分裂與身份政治的新裂變體。此次大選中,兩黨在力爭少數族裔的同時,均將身份認同當成吸納選民的“良方”,碎片化政治議題致使選民態度急劇分化。拜登政府以凝聚8100萬選民的碎片化認同取勝,卻也缺乏真正彌合社會團結的動力。
縱觀美國曆史,激烈的黨派鬥爭、經濟大蕭條與種族主義運動等弊病總在伺機迸發。掌握鉅額資本、組織嚴密的利益集團牢牢把控政治制度,華爾街金融業肆無忌憚向全社會轉移風險,中下階層成為經濟衰退的犧牲品,並藉由種族主義、族羣衝突等社會運動集中宣泄憤懣,這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和民主制度本身具有的重大缺陷,也是制度衰敗的徵兆。可以説,美國社會的深度撕裂,並非由特朗普始,也斷然不會隨其離開而終。民主制度的衰敗與國家治理的失效,是當前美國必須直面的嚴峻挑戰,只是這一切,已經沒有了“團結”的基石。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小慶(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博士後研究員)
流程編輯:u019